“所有女*们,(这款)福建建宁的有机银耳,是采用现代科技的本草培育基地养成的,不用洗不用泡,2g就可以煮一碗银耳羹。”这是李佳琦在3月7日零食节直播时对一款本草有机银耳的介绍,当天还上架了黑芝麻丸、红参石榴饮、杏皮茶等各种形态的营养品,其主打卖点集中于方便即食、配方简单、原料天然有机、营养价值高。
以此为缩影,消费者眼中的养*品越来越多元,既*括以零食化新面孔出现的传统营养品,也*括各种形态的功能性零食,甚至轻食、代餐也被纳入“轻养*”范围。
变化背后是消费者新的养*诉求。以年轻女性为主体,养*大军们注重健康与营养,又不喜欢需要炖煮或有吃药感的传统营养品。他们更希望在日常饮食中进补,要求养*食品像零食一样方便、美味。
“鱼与熊掌可兼得”的零食化养*,正成为当代人的*活方式。毕竟,谁能拒绝一边享受吃零食的快乐,一边“悄悄变美,惊艳所有人”呢?
哪些品牌乘上了“零食化”养*的东风?
曾经的养*品市场,并没有这般受追捧。传统养*食品主要受众为需要强健骨骼、抵抗衰老的中老年群体,或有特定营养需求的人群。西式保健品以胶囊、片剂为主,中式滋补膳食则将阿胶、冬虫夏草之类的天然食材加工为汤剂、糕点,颜值、味道通常没有那么亮眼。
这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但越来越多人受失眠、脱发、健忘等症状困扰,新冠疫情进一步强化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新一代养*大军崛起,他们注重日常饮食调理,以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早龄化疾病,或通过食补实现瘦身、美容,需求精细而复杂。
“零食化”养*方式随之走红。据CBNData《2022天猫国际消费趋势前瞻》报告,小红书上“零食化”养*的讨论度、天猫国际“零食化”保健品的销售规模均增长可观。
迎合这股东风,各类型玩家纷纷入局。为顺应新消费趋势,传统保健品、药品企业在产品形态、功能上做出改良,向“零食化”迈进。据商务部,2022年春节期间黑芝麻丸销售同比增长105.9%;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果冻、软糖等新兴形态保健品销售额快速扩大。功能食品领域,新消费品牌频获资本青睐,其推出的功能性零食、综合营养餐*受到年轻人喜爱,增长趋势不可小觑。即使是原本面向B端的供应链企业、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台,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C端消费品。
传统保健品、药品企业因势而变
传统保健品、药品企业的目标人群、消费场景都相对狭窄。企业为吸引年轻人、女性等新受众,进入他们的日常饮食场景,自然不会错过“零食化”养*的红利。
一方面是汤臣倍健、Swisse等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以及东阿阿胶、好想你等中式滋补品企业,纷纷改进产品形态,或推出细分场景下的产品,如便携的黑芝麻丸,将偏药感的片剂、胶囊做成具有零食口感的软糖、果冻。这些企业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品牌认知度、供应链与研发实力,有利于降低新品启动难度、保证上新速度。
另一方面是同仁堂、江中药业等药企推出子产品线,向“药+食”双线布局转变,例如同仁堂先后开设“彦悦山”、“制茶司”茶饮店,将草本原料与奶茶、咖啡、气泡水结合,营造创意感。药企的优势在于专业背景带来的背书,但同时需要克服消费者将其与“药”强绑定的限制,成立年轻化子品牌、布局新业态是解决方式之一。
同仁堂与摩提工房联合创立的“彦悦山”菜单及门店,来源:大众点评
新消费品牌借势起跑
年轻人的养*热也为新消费品牌带来入局机会。2021年,围绕轻养*理念,食品饮料赛道内发*多起新品牌融资事件。
据CBNData观察,新品牌多主打功能性、轻补给等新养*概念,或聚焦特定人群与场景提供差异化产品,希望以精准定位引起共鸣,如面向女性的养颜、瘦身、控油等不同诉求,办公室、健身、熬夜等不同场景。当功能食饮赛道越发拥挤,品牌选择细分角度切入,是能够快速“立住脚”的方式之一。
同时,看似小众的东方滋补、草本养*仍存在一定机会点,新品牌将传统中式养*年轻化,碰撞出即食花胶、草本软糖等新灵感。
带着各种概念密集入局、主推明星产品打出品牌认知后,新品牌终究要回归“养*”核心,将功效置于首位。以即食花胶为例,品牌需要在花胶品质、营养价值留存、去腥等环节,各自给出差异化解决方案,并优化口味、食用便捷度,体现与同类型产品的差异点。
供应链企业、健康管理平台入局C端市场
第三类玩家为入局C端消费品、寻找新增长曲线的供应链、平台型企业。前者如华熙*物、福瑞达,其优势在于对上游原料成分的把握,在透明质酸钠被批准为食品原料后,先后推出食品子品牌。后者如咕咚、薄荷健康,依靠流量优势,试图全线布局运动监测、智能硬件、专业内容、健康食品,覆盖更多健康需求。其推出的产品以轻食、代餐为主,看似与传统“养*”关联度较弱,但对年轻人来说,低糖低脂、无负担的饮食本身也是“轻养*”理念的一种体现。
“零食化”养*产品的新故事:原料品质、功效成分、加工工艺
“百花齐放”的品牌带来了“异彩纷呈”的产品。品牌们围绕新一代消费者的*活习惯、健康问题及饮食结构,融合中医食补理论、现代营养学观点,在食材选取、营养元素添加、加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试图讲述出“新故事”。
产品形态国民化
如果从普通消费者最直接的感知看,明显变化在于,品牌多围绕果冻、糖果等国民零食进行“养*化”改造。这些零食具有广泛受众,但由于偏离健康概念,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品牌将其作为切入点,减少进入成本,降低消费者的食用门槛。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软糖、果冻保健品均迎来不断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