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①:护理不当
主要发*在6个月-4岁儿童,睡前家庭成员有抱着孩子抱拍、摇、走动或橡皮奶头(含奶头)习惯。这些入睡伴随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小儿完全入睡才能轻轻放到睡床上,久之养成习惯。夜间小儿睡眠一个周期醒来是正常现象。一般稍微活动又入睡,父母甚至并不察觉。但有的孩子醒来仍然要求抱、拍、摇或含奶头才能入睡,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哭闹不止。因为他缺少习惯了的入睡伴随活动就不能自己入睡。
处理方法
为了纠正婴幼儿要求睡前抱、拍、摇等不良的习惯,第1夜入睡时,让小孩自己躺在小床上睡,如果孩子开始哭,可让他哭一段时间,至少1-2分钟,可给予安慰,但不要抱起来,直到他安静下来,父母可离开。如果孩子又哭,等待更长时间(2-5分钟),再给予安慰。这样可反复多次,这过程可持续数小时,鼓励父母坚持这样做,第2夜入睡时做法同前,但小儿哭闹时等待时间延长。第1次为2-4分钟后,给予安慰,第2次5-10分钟,以后更加延长。在这样做时,父母不应该*气或缺乏信心,坚持做下去。第3夜可以见效。小儿由大哭变为小声哭泣,以后停止哭泣,自己入睡。夜间醒来时间变短,醒后不哭,自己又进入睡眠。此方法不适合小月龄宝宝。
原因②:摄入液量和食物过多
健康婴儿到6个月时能整夜睡,不需要夜间进食。如果夜间小儿醒来,因为他饿了、口渴,给喂奶喂水,养成习惯,小儿夜间就会有饥饿感,必须进食,才能再入睡。进液量多了,必然尿多,排尿也可使小儿醒来。如果这样次数多了,打乱婴幼儿正常的日夜节律和睡眠周期,也可影响其体温、消化和内分泌分泌的昼夜节律,不利于小儿正常*长发育。 处理方法 夜间进食或饮水过多者,在小儿睡前吃饱些,如牛奶加些米粉类食品,使奶变稠。睡前尽量少喝水。夜间醒后吃奶量逐渐减少,牛奶逐渐加水变稀。并逐渐延长喂养间隔时间,直到完全停止夜间喂养。由于夜间入量减少,排尿量就会减少,可稳定延长持续睡眠时间。
原因③:环境因素
从婴幼儿起应该有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固定的睡眠环境。规定时间起床,白天小睡,进食和晚间上床,应严格执行。小儿最好独睡在小床上(有些国家小儿有自己的卧室),睡床的枕头、被和伴随小玩具尽量固定。当小儿有睡意时自己躺好,入睡前父母说一声再见或亲亲小脸后离开,养成小儿自己入睡的好习惯。如果小儿不能坚持,要离开小床,故意找理由如喝水、看电视、玩等应给予制止。如家长 让步,他的要求会逐渐升级,不可能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此外,睡眠环境噪音干扰,如家中收音机、电视机或临近产*的声响均可妨碍儿童睡眠。 处理方法 睡眠环境的改善是容易理解的。但解决起来会有实际困难,特别是居住条件的限制。父母应因地制宜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儿童有一个固定的适当睡眠环境。
原因④:过敏
人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可引起严重的睡眠失调。牛奶过敏在临床上常难和肠绞痛区别,因为开始于同样年龄,伴有少睡、烦躁、间断夜间苦恼。典型表现为晚上醒(每晚5-6次),总的睡眠时间缩短。白天也经常苦恼。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可能有些婴儿有贫血或便血。多导睡眠图分析显示睡眠紊乱。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和过敏试验。过敏试验常显示IgE水平增高,牛奶蛋白放射过敏吸收试验(Radio allergosorbent test 即 RAST)阳性。
处理方法 有奶品过敏史,一旦确诊,用水解奶蛋白奶方在数周内解决睡眠障碍。这种过敏常见在2-4时自然缓解。
原因⑤:其他 如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睡眠失调。
处理方法 其他疾病引起睡眠失调应治疗原发疾病。
那么,宝宝夜间哭闹在什么情况下应看医*?
①早产或窒息的婴儿表现夜间哭闹,如果用各种方法安慰无效,常有脑损失、脑瘫的患儿在早期可表现爱哭闹。
②婴儿平时睡得很好,突然发*夜间哭闹,有可能是*病了。最常见为感冒发烧,因鼻堵、全身不适而哭闹。有中耳炎的婴儿常因耳痛而哭闹,你可轻轻拉拉宝宝的耳朵,拉耳朵大哭说明耳痛。因腹疼而哭时,表现为腹胀、*排气,大便秘结或腹泻。在排尿时哭加重,可能有泌尿道感染,以上情况应找儿科医*诊治。
③还有一种表现为剧烈哭闹和安静交替出现,伴有腹胀、呕吐,有可能是肠套叠,属婴儿急腹症,及时处理可避手术治疗,应立即找小儿外科医*诊治。
④睡眠过多,甚至不知道饥饿,表现得过分"老实"的婴儿,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症。
小宝宝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兴奋性低,所有的外界*对宝宝来说都是过强的,所以宝宝很容易疲劳,大脑皮层兴奋性低下进入睡眠状态。
那么正常宝宝每天睡多久呢?
1个月内:每天清醒3~4小时,睡眠时间多达18~20小时;
2-3个月:每天睡眠时间16~18小时;
4-12个月:每天睡眠时间14~16小时;
2-3岁:每天睡眠时间12~13小时;
4-5岁的小朋友睡眠时间减少到11~12小时,逐渐接近成人。
提高宝宝睡眠质量,做好这3点很重要
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尽量在白天多消耗宝宝的体力,控制白天午睡的时间,每天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或疲劳!否则,这些“永动机”一兴奋起来,能把爹妈熬到崩溃!建立相对固定的睡前程序,例如,睡前洗漱,换好睡衣,关掉灯,拉上窗帘,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适应这个节奏,很快就会入睡。
②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氛围,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白天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宝宝白天睡觉不要拉上窗帘,晚上睡前拉上就好了。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加区分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防止睡觉昼夜颠倒。
③家长做榜样
家长最好跟孩子养成同步的*物钟,实在不行,咱等孩子睡着了再起来忙活自己的事情也是可以的嘛
睡眠对儿童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婴幼儿,他们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小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基础,所以小儿的健康状况也可以以睡眠质量来衡量。
小儿睡着以后,很多父母都是放下不管,去忙其他的事情,其实在小儿睡着的时候,父母可以认真观察一下,通过睡眠可以看出小儿是否健康。
正常情况下,小儿的睡眠应当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有时小脸蛋上可以出现各种表情。但是,当小儿患病时,睡眠就会有异常的表现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超过正常,这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
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舌苔黄厚、口唇发红、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治疗原则应当以消食导滞为主。
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可能是患有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入睡后四肢抖动“一惊一乍”,则多是白天过于疲劳或精神受了过强的刺微(如惊吓)所引起。
如果小儿入睡后用手去搔抓*,而*周围又见到白线头样小虫爬动,有可能是蛲虫病。
如果小儿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额及口唇发红、口渴喜饮,或是手足心发热等症状,则是阴虚肺热所致。
入睡后面朝下,*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中医认为是“心经热则伏卧”。这常是小儿患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所致。
在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隆隆不止,强口呼吸,这是由于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
所以,细心的妈妈要及时发现小儿睡眠的异常,防治疾病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