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中CRT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apillaryRefillTime),用于评估外周循环灌注状态,正常值≤2秒,延长提示组织灌注不足。核心原因*括失血、脱水或严重感染,需紧急补液、输血或病因治疗。
1.CRT检测方法及意义
按压指甲床或皮肤5秒后松开,观察颜色恢复时间。休克早期CRT>3秒反映血管收缩和微循环障碍,>5秒预示病情危重。与血压、尿量联合监测可提高休克分期准确性。
2.低血容量休克的病理机制
血容量丢失超过30%时,机体代偿性收缩外周血管维持心脑供血。此时皮肤血流减少导致CRT延长,伴随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常见于创伤出血、严重烧伤或肠梗阻大量失液。
3.临床处理三阶段
快速补液: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30ml/kg,1小时内输注;输血指征为血红蛋白<70g/L。病因控制:手术止血(如脾破裂缝合)、内镜下止血(消化溃疡电凝)、抗感染(脓毒症用万古霉素)。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0.05-0.3μg/kg/min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4.监测与并发症预防
每15分钟监测CRT变化,结合乳酸水平(目标<2mmol/L)评估复苏效果。警惕急性肾损伤(维持尿量>0.5ml/kg/h)和凝血功能障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CRT是低血容量休克床边评估的关键指标,延长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抢救黄金1小时内完成液体复苏和原发病处理,持续CRT监测可避免过度输液或灌注不足。患者转运中需保持肢体温暖以确保CRT测量准确性,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需结合超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