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六种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这些症状与骨髓异常造血、免疫功能紊乱相关,血液检查是确诊关键。
1.持续发热
白血病患者因正常白细胞减少,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热常超过38℃且反复发作。不同于普通感冒,这种发热对抗*素反应差,需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白细胞比例。
2.进行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红细胞减少,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早期可能误认为缺铁性贫血,但伴随牙龈或鼻出血时需警惕,血红蛋白低于60g/L需输血治疗。
3.异常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引发皮肤瘀斑、鼻衄或牙龈渗血,严重者有血尿、黑便。刷牙时牙龈持续出血或轻微碰撞后出现大片瘀斑是典型表现,凝血功能检查显示PT延长。
4.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下淋巴结直径超过1cm且质地偏硬,触诊无压痛。与炎症性淋巴结肿大的区别在于进展缓慢,B超显示皮髓质分界不清,需活检明确性质。
5.骨关节疼痛
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增殖压迫骨膜,常见胸骨、胫骨压痛,儿童易误诊为*长痛。X线可见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疼痛夜间加重且布洛芬缓解有限。
6.进行性体重下降
肿瘤消耗导致三个月内体重减轻超10%,伴盗汗、低热。需与甲亢、糖尿病鉴别,血*化检查显示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
出现上述两种以上症状应尽早就诊血液科,血常规联合骨髓穿刺能确诊。急性白血病进展迅速,发病后2-3周可能出现危象,早期治疗五年*存率可提高40%。规范化疗、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主要手段,治疗期间需预防感染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