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治疗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局部消毒、药物或手术引流。常见诱因*括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高温多汗及卫*不良。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受细菌侵袭。家族中有反复疖肿病史者需加强预防。
2. 环境因素
高温潮湿环境易滋*细菌,夏季发病率升高30%。长期接触机油、粉尘等污染物会堵塞毛孔。建议每日清洁后使用含氯己定的沐浴露。
3. *理因素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葡萄糖含量增高促进细菌繁殖。肥胖者皮肤褶皱处易积汗,需保持局部干燥。HIV感染者需定期检查CD4细胞计数。
4. 外伤感染
剃须、拔毛造成的微小伤口是常见感染途径。动物抓伤后未及时处理,24小时内感染率达15%。建议外伤后立即用碘伏消毒。
5. 病理因素
湿疹患者搔抓导致皮肤破损,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均需特别注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局部免疫力。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每日3次
- 口服头孢氨苄每次500mg每日2次
- 严重者静脉输注万古霉素
手术治疗:
- 直径>2cm的脓肿需切开引流
- 麻醉后十字形切口排脓
- 深部脓肿放置引流条
护理措施:
- 每日用*理盐水清洗创面
- 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摩擦
- 疼痛剧烈可冰敷10分钟/次
饮食调理:
- 增加维*素A(胡萝卜、猪肝)
- 补充锌元素(牡蛎、核桃)
- 避免辛辣*食物
预防复发:
- 勤换贴身衣物
- 健身房器材使用前消毒
- 控制血糖在6.1mmol/L以下
出现发热、疖子数量增多或面部三角区感染,需立即就医。规范治疗7-10天可痊愈,切忌自行挤压以免引起败血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关键,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