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通常为2-10年,期间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典型症状*括持续发热、体重骤降、淋巴结肿大及反复感染。早期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1. 潜伏期特点
艾滋病潜伏期指从感染HIV到出现典型症状的时间,个体差异显著。部分感染者2-4周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急性期症状,如低热、咽痛,1-2周自愈后进入无症状期。病毒在体内持续*,CD4+T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系统功能缓慢衰退。
2. 典型症状表现
免疫系统受损后会出现多种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直径>1cm;反复发作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严重者出现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
3. 检测与诊断方法
高危行为后2-6周可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括快速检测试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需做Western blot蛋白印迹试验。病毒载量检测能评估治疗效果。CD4细胞计数是判断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值500-1600个/μL,<200个/μL即达到艾滋病期。
4. 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采用三种药物联用方案: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依非韦伦;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免疫重建需配合营养支持,每日摄入蛋白质1.5-2g/kg体重,补充维*素A、B族、锌。避免*食,饮用水需煮沸。
5. 预防措施
使用避孕套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连续28天。避免共用针具,医疗机构严格消毒器械。感染者衣物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血液污染物品需高压灭菌。
定期检测是发现潜伏期感染的关键,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消瘦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可使感染者寿命接近常人,CD4>500个/μL时传播风险显著降低。保持乐观心态,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