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妈妈时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宝宝每次能吃奶80毫升左右,可我每次只能吸出不到50毫升,我的奶越来越不够呀!”。“白天和夜里还好,一到傍晚奶就不够,吃完还闹着要吃,所以平时只能吸出来存着,一次给她瓶喂够了才能安静下来”。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有些情况下真的有必要吸出来瓶喂吗?
首先我不推荐妈妈们这样做!
为什么?
一、因为亲喂的时候,宝宝不但吃到乳汁,还有妈妈*表面以及乳腺管当中正常存在的细菌。通过一次次吃奶,这些细菌逐渐定植在宝宝肠道,形成了宝宝肠道健康的微*态,进而发挥其“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的作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免疫力强于吃配方奶的宝宝,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二者的肠道菌群有着明显的区别,母乳宝宝出现肠道疾病的风险要低得多,而且这样的保护作用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
在这里强调:哺乳前不需要清洁*,妈妈只需要正常洗澡清洁身体,每日更换贴身内衣。
二、宝宝吮吸妈妈的*时,需深入含接大部分乳晕并依赖两颊脂肪垫,形成密闭空间来完成吮吸动作,与奶瓶喂养依靠重力与负压轻松获得乳汁的方法,在促进口腔肌肉与下颌骨的发育上,有很大差别。前者使面部和口腔相关肌肉,骨骼以及神经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使得宝宝面部整体发育得更漂亮,未来牙齿排列更美观。
三、吸出用奶瓶喂养的弊端:容易过度喂养。有些吸出来瓶喂的妈妈会发现,自己吸出来的母乳量达不到孩子的“需求”,尽管这“需求”比宝宝真实需求要大。因为使用瓶喂乳汁流速快,同样的奶量,在妈妈*上可能要用20分钟左右吃完,用奶瓶可能只需要5分钟。短短的时间内宝宝的口欲无法得到满足,需要更长时间吸吮,容易吃更多的奶。
四、妈妈使用吸奶器吸出的奶量与宝宝自己在*吃到的量有差距,容易错误地判断自己“奶少”。因为“母乳不够”而添加配方奶,导致吃奶间隔拉长,妈妈*得不到频繁排空,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真的奶量减少。
妈妈吸出来瓶喂有时是因为“每到傍晚,孩子就频繁找奶”。那么这个频繁找奶,是否一定是孩子没吃饱呢?其实,看起来“宝宝频繁要求吃奶”的原因很多,也有可能不是因为饿。例如黄昏焦虑,周围环境变化导致的不适应,吃快吃多了肠胃不舒服,胃肠胀气等。你会发现宝宝频繁要求“吃奶”并非每一次都是在“认真地”吃奶,有时仅仅是浅浅地吮吸,也就是在满足吮吸需求。有时你会发现,哭闹是通过母乳喂养也解决不了的。
还有的宝宝饿得快是因为进入了“猛长期”,需要更多营养!这时妈妈可以更频繁的哺乳,少量多次吃奶同样能满足宝宝需求,而且*妈妈增加泌乳。
妈妈如果长期把奶吸出来瓶喂,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一、像成人饱餐一顿昏昏欲睡一样,短时间快速吃过多的奶,宝宝不再向妈妈表达他的其它需求。
二、如果妈妈每天吸出的奶量超过宝宝的需要,妈妈的*会得到错误的产奶信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产奶量,更多产奶也增加*“工作”负担,增加乳汁淤积的风险。
三、孩子会越来越习惯吃奶瓶,而拒绝*,有些宝宝会在回到妈妈*的时候变得很烦躁和抗拒,有些宝宝则到了妈妈*上就睡觉,还有些宝宝会使用吃奶嘴的方式去吮吸母乳,吃奶效率不高或损伤妈妈的*,这会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吸奶器和奶瓶的冲洗消毒,和哺乳后的吸奶,会耗费妈妈更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吸出来喂,其实没有那么好!妈妈也非常辛苦!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专业的医护人员会建议吸出母乳瓶喂。
例如:母婴分离状态,早产儿吸吮无力,新*儿喂养不足急需补充营养,妈妈严重*损伤,严重*凹陷等。这时妈妈们要尊重专业人士的建议。
很多时候,妈妈是想要安抚哭闹的孩子。除了哺乳,你还可以尝试将宝宝放在胸前与妈妈皮肤接触,轻柔的*与抚触,或者将宝宝抱在怀里走动。“飞机抱”:用手掌承托着宝宝的胸部,让他腹部向下地横躺在妈妈的前臂上,宝宝面朝地,手脚也会垂下,你会发现也许宝宝喜欢这样的姿势。腹胀的宝宝可以顺时针方向*腹部,促进排气排便。在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安抚技巧之后,我们还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静静地陪伴哭闹不安的宝宝。相信妈妈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那就是喂养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