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原因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的部位疼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一。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病因有功能性和器质性的不同。如果是孩子突然的腹痛剧烈,并且伴有发热、频繁的呕吐,一定要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排查是否属于器质性腹痛。
西医根据发病的症状、部位来判断腹痛的原因,比如右上腹疼痛多为肝胆的问题,左上腹疼痛考虑胰腺炎,右下腹疼痛考虑阑尾炎,从症状上考虑如先有腹痛后有全身的症状,如频繁的呕吐,便秘,腹胀等就要考虑是梗阻类的问题等。
而从中医的角度,腹痛的病因与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有关;与饮食方面因素有关,如过食*冷、辛辣,或误食不洁食物;还有就是正虚因素,素体脾胃虚弱,或是情志失调导致。
常被忽略的一种“腹痛”
门诊当中,经常会遇到一类小儿腹痛,这种腹痛多为阵发性,幼儿痛的时候会因为不适而啼哭,但过一会又恢复如常,因此大人总会误以为哭闹而忽略。这种就是临床非常多见的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的小儿腹痛。
这种腹痛发病前孩子多有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痉挛性的脐周或是右下腹疼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西医认为,这是由于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炎。因为淋巴是身体重要免疫器官,当身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病变时候,毒素和细菌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局部的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成为阻止病变扩散的直接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的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导致腹痛。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病机主要为邪热入腑,气滞不通,不通则痛;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而乘脾犯胃,导致肝脾不调,病位主要在肝、脾、胃三脏。
肠系膜淋巴结腹痛的中医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的腹痛,中医会如何治疗呢?下面结合一个案例给大家分析。
案例说明
8岁女童,家中老二,爱吃甜食如蛋糕、面*等,因小时候是奶奶和爷爷喂养,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喝冰奶茶、*冷饮食等。家中对不良习惯未加控制,习惯晚睡。由于自小娇*惯养,孩子脾气大,经常和哥哥争吵。
半年前患儿阵发性地出现脐周疼痛,家长误以为哭闹,未予重视。后在一次在坐车路上疼痛剧烈,家长带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医*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但是症状未能完全改善,患儿仍偶有脐周阵发性疼痛。近两周脐周疼痛症状明显,来到固*堂张蕾医*处就诊。
经询问,患儿三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显示双侧扁桃体二度肿大,腹部平坦、腹软、无反跳痛、肌紧张等。面色萎黄,眼周发青,舌质红,苔黄厚,无其他不适症状。张蕾医*诊断,考虑仍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
案例分析
中医认为,小儿*理上“脾常不足”,脏腑娇嫩,饮食习惯又喜食油炸、甜食、*冷,长此以往影响脾胃运化;加上考虑孩子性格、情绪等因素,可能存在肝气郁结的情况。中医认为,气滞则不通,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郁滞于腹部则腹痛,气结甚者形成瘕聚。因此,张蕾医*经辨证后给予清热解毒、疏肝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同时健运脾胃的治疗方案。
临床配合小儿推拿十次一个疗程,给予”冯氏捏脊”手法,并配合艾灸身柱穴、中脘、脾俞,足三里等穴位,并告知家长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平时注意腹部保暖,也应避免孩子的情绪激动,做好孩子的心理调适。
三诊后,随诊询问时,患儿未再出现腹痛。
医*结语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同时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大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