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旧闻,但是直到今天,都2022年了,仍有许多家长不知道:
当宝宝发热时,最安全的退烧药就2种:一是布洛芬,二是对乙酰氨基酚。
当宝宝发热时,体温反反复复是很正常的,家长心里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再着急,在使用退烧方面,这5种错误的退烧方法千万别去犯:
一、灌肠退烧
灌肠是一种给药方式,这种给药方式,在正规医院,很少用了,大概也就用于清洁肠道、造影剂这些。
但是,在一些小诊所,用于灌肠的药物,可多了,不仅局限于退烧,根据我多年的门诊经验,但凡是宝宝的常见病,他们都可以通过灌肠来治疗。
比如像腹泻、咳嗽、消化不良等等等。
家长们总是以为,灌肠跟吃药、*比,似乎副作用更小。
其实,你想错了。
口服,是药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然后从胃、小肠等处吸收入血液。
*,则直接进入血液。
那么,灌肠呢?
其实就是从消化道的另一端--*进入消化道,然后通过直肠中的静脉进入血液。
你看,其实灌肠跟口服是一样的,同样都是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液,药物才会起效。
实际上,因为大家觉得灌肠没有副作用,所以都不去关心灌肠的药物都有哪些,看看这位同志的评论:
*、庆大霉素,看看,这些药物,你会轻易给孩子口服,给孩子*吗?????
更何况,灌肠本就不是常规的给药途径,绝大部分药物都没有灌肠给药的推荐剂量,那些使用灌肠给药的医*们也能把控准确剂量,一旦药物过量,就很容易损害宝宝的肾脏、肝脏。
二、使用已经淘汰的退热药
一些退烧药,可能我们奶奶辈都认识,在她们年轻养孩子时,经常会用到。
但是,随着医疗的发展,很多药物被证实是对人体有害的,已经被禁用,或者在儿童身上慎用。
但是,因为一些医*没有及时更新医疗知识,导致在一些乡镇诊所,仍有出现。
这些被淘汰的退烧药*括:
柴胡注射液
安乃近
赖安匹林
尼美舒利
切忌、切忌!
三、激素退烧
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时,经常有家长说:
“大医院还不如乡下诊所呢,诊所一针就能退烧,连打3天,病就好了!”
我猜,这一针,八九不离十,就是激素了。
确实,激素在退烧上,有神一样的效果,简直是“见佛杀佛,见魔杀魔”,管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我都能把他打下来。
然而,单纯使用激素来退热,却有很多隐患。
首先,就是激素强大的副作用;
其次,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使用激素退热会掩盖病情;
最后,使用激素,会降低孩子的身体免疫能力、导致某些致病菌趁机*长繁殖,很有可能引起二次感染或使疾病加重等。
四、捂汗退烧
在老一辈,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发烧嘛,没事,多盖条被子,把汗捂出来就好了。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源于他们的体验:
我发热了,我怕冷,我多盖条被子,我出汗了,我好了。
这个体验,让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盖被子、捂出汗、病好了。
而实际上,发热本身就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括: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在体温上升期,血管收缩,人体会怕冷,在体温下降期,血管舒张、人体会通过排汗的方式把体温带走。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过程,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起作用,而不是表面的、大家以为的捂出汗!
对于小宝宝、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宝宝,捂汗还很危险。
小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弱,一味地捂热会导致捂热综合征,严重者还会有*命危险。
五、酒精擦浴退烧
举个手看看,还有多少人会用酒精来擦浴退热的。
我应该科普过很多次,酒精,不管多少,对宝宝都是有危害的。
大面积的酒精擦浴,酒精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到宝宝的体内,对肝肾造成损害。
尤其在体温持续期,血流速度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吸收的酒精就会更多。
因为酒精擦浴造成孩子酒精性中毒的新闻也不少见。
宝宝发热时,该如何正确退热
宝宝一发热,很多妈妈就很急,就想着一定要把体温退下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温都需要及时退热的,当符合以下2种情况时,可以使用退热药:
发热超过38.5℃;
宝宝发热同时伴有精神差。
如果宝宝体温就38℃上下,人精神又很好,不要急,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