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学活动没有定量的考评标准。需要父母,要在相信孩子成长的能量,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方向指引。
成长是一个宽泛的话题,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是每个时代最大的课题。原始社会,每个氏族或部落的孩子由集体负责引导培养,孩子属于氏族或部落的共有新*力量资源;社会*产力进化到农业社会,文明进化使得国与家得以呈现为大组织和小组织,国家负责国内所有民众的文化意识开导和意识引导。家庭负责每个言传身教的教导自家孩子的成长、成才,同时国家书院、私塾等专业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得到充分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为满足社会高效*产的需求,急需培养大量有文化的产业工人。在此背景之下,教育得到极大的普及,社会大众都获得了均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启智”行为首次实现全人类普惠共享。
教育是第一*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基础动力。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又推动教育的革新,使之与当下的社会*产力相适应。原始社会化人们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农业社会私塾先*、国家文化机构指引文化发展大方向,家庭手把手的示范引导每个职业的进步发展;工业社会职业化的教学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促进了社会文明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提升了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被碎片化,人人都成为知识的受益使用者,同时也成为知识文化的创造者,这必将促进教学活动为适应碎片化的知识与时时学习而进化。
那么,如何引导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的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呢?
1、营造学习环境
孩子的*活、学习习惯都是从父母那边模仿和继承过来的,是父母的复印件或是镜像。为人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必须的。父母开展家庭家育,给予孩子*活与学习习惯的引导,比如陪伴孩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家庭给予孩子的是面对*活的态度和习惯。
家庭教育以鼓励孩子的自觉、自立为主,每个人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目的就是给予孩子自立的能力,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真正独立*活的人。*活中父母要为孩子示范您期待孩子习得的行为习惯,让孩子的学习“有葫芦可以画瓢”。父母在其中需要激励孩子的就是,给予孩子成长进步过程的鼓励,比如孩子**天对人很有礼;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帮助小伙伴儿......鼓励是给予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父母的职责还*括与老师协调引导孩子一致的成长方向,对于培育孩子的成长,父母与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在为培养孩子的优秀能力而努力。这就需要父母从孩子成长的大局着眼,与老师做好沟通,多听老师关于引导孩子成长的建议,老师与家长合力助力孩子成长的效果会更好。
2、引导学习习惯
人类世界之所以精彩无限,根源在于人类充分发掘并开发运用了智慧,智慧是人一*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发掘每个人自身的智慧,赋予每个人智慧的财富。人类社会自诞*之日起就在为追求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懈努力,原始社会人们逐渐学会了制作和使用工具,石器、火的使用是人类有了通过自主智慧改造*存环境的可能,第一次摆脱了被动*存的局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得人类得以控制自己的食物来源。同时,文字、冶炼技术使得人类智慧能够被广泛传播和传承,使改造自然的努力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动物的驯化,不仅是人类拥有了充足的肉食来源,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收录了帮工,使的部分体力劳动得以用牲畜替代。农业社会使人类社会达到了几乎适应人类居住的地域,人口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
素质是什么?素质是人类适应社会*产发展的综合智慧潜能,是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必须的自我发展与保护能力,重在形成健全的个体人格特征,即依据社会的发展实际开发人体自身的综合潜能。知识与思维就是打开人类自身智慧潜能的钥匙,掌握知识的理解能力;辨别事物的审查、审美能力;通过原有知识信息拆解、重组创造新知识,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革新资源组合方式,是使资源组合更高效的能力......开启这些能力的钥匙就是知识与思维。知识与思维是*活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孩子自身能量赋能。
二、教育的过程在于示范引导,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模仿对象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期待教育孩子成什么样就给他什么样的行为示范。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行为引导出来的。
1、学习的核心是模仿
孩子的所有成长活动遵循“母语效应”。人*的成长活动主要来自于模仿,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就是他们的父母,这也正是“龙*龙、凤*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根源所在。孩子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资源供给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庇护者,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唯一的终身导师。孩子成长活动起始于父母的帮助,成长过程中又不断的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甚至父母主动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教导孩子成长活动中的基本流程:父母做孩子学——父母引导孩子一起做——父母指导孩子做——孩子做父母看——孩子自己做。
培育、引导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力,是助力孩子成长最正确的姿势。“授人渔优于授人鱼”,陪伴孩子成长最正确的姿势就是培育、引导孩子对学习的自我理解力,为孩子自身的成长能量赋能。学习是人*之中最重要的成长经历,是人*旅途的开启点,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模仿学习饮食、走路、讲话......模仿学习活动伴随整个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整个人*几乎在模仿与被模仿中度过。模仿学习活动成为潮流、语系、方言、菜系等群体性元素盛行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使的人类社会能够按照相对统一的道德、法律约束行事,让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的交流融通成为可能。
2、教学活动是一个人用行为影响其他人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另一些人成长、进步的过程。知识源于*活,为*活服务,教学实践活动同样要与*活紧密结合。立体几何原型就是*活中的各种器物,既然他们都在*活中,为人类*活服务,作为老师理应从*活中多观察、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师说》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教学活动的根本职责是以德树人,核心是为教者有德、能树人,即师者先“正己”后以行为示范“正人”。知识是*活、成长的工具和加速器,在不同的人手中有不同的作用,能善用智慧,集众人之所长而为人民服务的才能,才是真正的大德。作为孩子的终身导师,每个父母都要勤而好学,从*活实践中学习、多向同行老师学习、多向有专长的邻居学习,成为孩子好学的榜样。
3、示范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导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既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那么,也就是说孩子的言行几乎与父母相同。孩子成长受父母言行的“耳濡目染”,家庭是社会最小组成单位,每个人都*活在特定的家庭之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最多、模仿父母言行举止的行为最多。“母语”现象就是孩子的成长活动中,日常所能见到父母言行的统合。
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这里的家长为泛指,指代比孩子本人大的亲人】引导孩子按照特定方式成长、进步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活动都源于对他人的模范、练习,孩子的成长多源于对家长行为习惯的模仿。比如家长中有擅长体育运动的,那么孩子体能练习一定会比较优异;家中如果有音乐领域的优秀者,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对音乐的天赋;如果家中每个人的言语能力都非常好,那么孩子在语言发育上就会靠前......
*活中常听说的“特长”几乎等同于见识,见的多了,就自然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就是孩子在*活中能够频繁接触、练习的那部分能力的统称。孩子的“特长”形成遵循“母语效应”,家长能够长期影响孩子的那些技能终成为他们的“特长”。且看,荧幕上的少儿童星,仔细翻阅他们的家庭关系就会发现,他们所展现的才能都能在家长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起到“特长”加长的作用,只用家长能够陪伴练习的那些能力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特长。现实*活中,很多孩子报了一堆的特长班,然而课程之外就再无陪伴练习之人了,这就给孩子“特长”练习打了折,久而久之孩子就再无练习的兴趣。因为,孩子之间的学习是需要有竞争的,也就是有练习的陪伴,让成长有“参照物”。
常言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老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对他们都是新的,而他们自身是纯洁的,如同“荧幕”。“荧幕”上呈现何种内容,完全取决于放映的内容,家长、老师就是正对“荧幕”【孩子】的放映员。您期待孩子未来长成什么样、呈现何种人*形态,那么您就为孩子放映【示范】什么样的言行。孩子的成长是社会性的,教育好孩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将您所遇见的所有孩子“视如己出”,给予他们最积极、正向的言行示范。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