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只要按照操作训练,有的经过1至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孩子感统失调怎么办
1-2岁,抓泡泡(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大动作、平衡能力)
父母吹出泡泡,逗引孩子注意,鼓励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游戏可贯穿1-2岁的孩子。选择安全的玩耍区域,以防孩子追逐时发*危险。
2-3岁,分糖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分辨力)
将糖果与同等大小豆子混合,放在盘里,鼓励孩子把糖果和豆子区分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糖果可以作为孩子的物质奖励,从而鼓励孩子坚持完成!孩子熟练后,也可用筷子夹豆子,逐渐增加难度!
3-4岁,投篮(大动作、肌肉力量、手眼协调、社交互动)
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可以随着孩子对游戏的熟练,适当增大距离,以增加难度。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朋友加入,增加孩子的社交互动!
4-6岁,画画(精细动作 、手眼协调、注意力、记忆力、开发大脑)
画画对练习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很有帮助的,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安静下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并对大脑进行开发。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初可通过一些简笔画,让孩子对画画这件事产*兴趣,随着孩子兴趣的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从而改善感统失调!
画画本身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兴趣爱好,所谓,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感统失调的孩子,很多会有语言表达不良的现象,因此,造成性格急躁,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和宣泄!
作为家长,我们要耐心对孩子进行训练,因为,我们无法把社会改造得宽容、*容、柔软, 所以只能改变孩子。也许这个过程很辛苦,孩子会不高兴,但是, 为了让他以后能快乐,一*能快乐,现在必须要忍一忍, 度过这一关!
感统失调与自闭症区别
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协调性不佳,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
可能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情绪起伏大
脾气暴躁,触觉过分敏感,当有人触碰的时候,很容易觉得不舒服,*气,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敏感到连有人站在他的身边都觉得不安,想要逃离。情绪常常起伏不定,但其实他不是故意要*气,而是无法接受这些外在信息干扰。
4、身体控制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父母可能觉得孩子是没兴趣,但实际上是孩子的感知觉和他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不正确,很难协调地把该做的事顺利做完,当然也无法感受到应有的成就感。
5、缺乏自信心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的坏境,胆小爱哭,父母的限制*办,导致孩子不敢勇于去探索,身体控制能力也不佳,很多受挫折打击,没有自信。
当然,不同的孩子,其各自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可能不太一样,需要家长细致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模式,在发现存在以上不足的时候及时予以改善!
自闭症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目前除了教育干预,没有任何药物/疗法被证实对自闭症有效,*括西医和中医,早发现早干预,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能的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缺少眼神交流,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2.有语言障碍
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出现重复性的语言,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3.兴趣范围狭窄
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4.刻板性行为
不喜欢变化,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也可能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这些特征不见得都反应在一个孩子身上,需要特别专业的诊断与评估。希望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判断,及时咨询专业医院与机构,根据孩子情况,做干预计划与训练,帮助孩子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