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父母太过强势导致的。
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当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他们就*气,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按自己说的办,否则就是不乖,不听话。
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强势的管教下,变得越来越乖巧,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二是父母喜欢给孩子贴乖巧的标签。
很多父母都喜欢乖乖的、听话的孩子,自己省心,别的家长也夸奖自己教子有方。所以,父母常把夸奖孩子乖巧的话放在嘴边。
“乖乖的,我带你去儿童乐园玩。”
“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
“再不乖就不给你买蛋糕了。”
父母这样说,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乖孩子的认同,孩子也能从中听出,自己要乖一点才能赢得父母的疼爱。
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乖顺,用乖来赢得父母的爱,慢慢地,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只会一味讨好父母。
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常常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还会以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比如,父母说,“楼下的小云,钢琴弹得好,学习成绩也不错,真羡慕她父母*了一个好女儿。”
或者这样,“你怎么不能学学别人家小孩,乖巧温顺,从不跟父母顶嘴。”
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受影响,用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标准进行改变,讨好型人格也就形成了。
承然,父母都喜欢乖孩子,但同时,看到孩子太乖了,也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很乖,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依据别人的看法行事,若这样做,她感到自在,开心,没有委屈感,那么,孩子的乖巧就没有问题。
因为这样的孩子缺乏主见,容易跟着别人的想法走,让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感觉不到累。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迎合别人后,内心感觉委屈,那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样的孩子其实很有主见,却一味地去迎合别人,时间一长,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们喜欢乖巧的孩子,但更希望孩子有主见,不轻易被别人左右,不做讨好型的人。
在*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太过乖巧,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父母就要加以引导。
父母放下强权,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活中,父母要放下强权意识,可以就发*在家庭中的大事小情,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
大到学什么乐器,小到穿哪件上衣,都要问一下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主。
征求孩子意见时,可以设计半封闭式问答,比如“你早晨喜欢喝粥还是喝牛奶?”
“周末你想去淘气堡还是去搭乐高呢?”
当然,若孩子有不同意见,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来。一旦孩子的意见和父母不同,也不要打击孩子,而是先鼓励孩子,再和孩子探讨。
而且,父母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更不要担心什么。
一些孩子害怕自己说出想法后,会遭人嘲笑,于是不敢发表意见。
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家庭中更是如此。
给孩子创造宽松有爱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可若家庭中充满了不和谐因素,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整天郁郁寡欢,一味讨好父母,那父母就要反思一下了。
在一个宽松有爱的环境里,孩子更容易展现自己的个性,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
所以,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孩子,听从孩子的意见,孩子会获得健康成长,从身体到心理。
诚然,父母喜欢乖孩子,但也希望孩子有主见,能自己做主,而不是事事听从别人的意见,做一个讨好型的人。
这就要求父母在家庭*活中不要太强势,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听从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有主见、有想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