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液循环功能减弱。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之一,它会影响工作和学习。那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症状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降低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30g/小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小于120g/小于120g/小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小于110g/L。
2、血清铁含量下降: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
3、组织铁储备量下降:血清铁结合蛋白饱和度小于16%;血清铁结合蛋白浓度高于2.4g/L。
4、组织中铁含量降低:骨髓中铁染色呈阳性,铁颗粒减少,组织铁含量减少。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感到疲劳、虚弱,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由于血液中缺乏足够的血红蛋白,氧气运输不足,身体各组织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引起各种不适。
此外,缺铁性贫血还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导致感染、口腔溃疡、皮肤干燥、脱发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扩张和心脏功能不全。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补充铁来提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以缓解贫血症状,预防并发症。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量,如红肉、鸡肉、鱼、豆类、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还应避免一些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柚子等。总之,及时发现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非常重要。在医*的指导下,合理补充铁,保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