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河南,1岁女宝宝喝过奶大约1个小时后,爸爸准备抱女儿、亲女儿,妈妈想拍一个父女相亲相爱的和谐画面,结果亲完之后,宝宝“哗”一下吐出了一口奶。搞得爸爸很尴尬,这是被女儿嫌弃吗?妈妈也感到很奇怪,喝奶时间已经超过1个小时,老公也没口臭、不抽烟,孩子怎么就吐奶了呢?
其实,这一推断不是重点,宝宝吐奶的原因有很多,在宝宝喝奶后,要小心对待。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吐奶”
吐奶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外在表现就是呕吐,呕吐的时候,表情很痛苦,可能出现伸脖子的情况,奶水呈喷射状强有力地喷出来,量比较多。
我们常常把吐奶和溢奶混为一谈,吐奶和溢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溢奶动作很温和,外在表现就是奶水从嘴角流出来,量不大,宝宝也不痛苦。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能明白吐奶更严重一些,所以,这次主要讲一下“吐奶”的问题。
宝宝吐奶的原因五花八门
一般家长都认为,吐奶发*在喝奶后不久,间隔了一定时间,就不应该再吐奶了。或者说,宝宝月龄大了,没有闻到异味,就不会吐奶,其实这并不是100%正确,导致吐奶的原因五花八门。
宝宝之所以会吐奶,首当其冲的就是*理问题。宝宝的胃还没有发育完全,胃的入口比较松弛,当某个脏器受到*的时候,胃的出口发*痉挛,贲门“把门”不合适,就会出现呕吐的情况。
当宝宝喝奶后,活动量大,就容易*肠胃,导致胃痉挛,从而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爸爸亲女儿之前,女儿开始是不情愿的,还扭动身子哭了几声。爸爸亲女儿的时候,女儿的身体也不自主地侧向一边。这些活动都可能导致胃部逆向蠕动,从而出现吐奶。
这种情况不仅发*在新*儿或小月龄宝宝身上,1岁左右的孩子仍然会出现吐奶,直到宝宝以后站立时间增多、吃的固体食物增多,才会慢慢缓解,大部分要持续到2岁。
此外,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如果宝宝喝奶太多,多余的奶液也会逆流而上,导致吐奶,尤其是在大活动量的助攻下,更容易出现吐奶现象。
当然,也会因为一些病理问题,导致吐奶,比如感冒、咳嗽时,往往出现恶心、反胃的情况,就更加容易吐奶。
还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如果反感一个行为,或者看到不舒服的场景、闻到难闻的气味,中枢神经就会把这种不适的感觉传输到大脑,使大脑产*反射性的保护机能,身体就会通过呕吐的方式逃避一些令人不快的感觉。
从女儿的表现来看,并不情愿被爸爸亲,而且大人即使没有口臭,也会有一些让孩子感到很重的气味,所以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就再正常不过了。
宝宝吐奶有什么不良影响
宝宝吐奶,正常来说没有问题,最担心的就是呕吐物太多,吸入或者进入鼻腔,宝宝会出现咳嗽不止的情况,其实是想把吸入的呕吐物咳出来。如果呕吐物进入气管太深,可能会发*窒息的危险。
如果宝宝是在躺着的状态,奶液还会流入耳朵,发现不及时的话,可能会导致耳朵出现炎症。还可能会在脖子上留存下来,出现淹脖子的情况。
所以,当宝宝吐奶的时候,要引起重视,注意仔细观察,看奶液都流到了身体的哪个部位,帮助及时宝宝清理,避免发*意外。
如何防止宝宝吐奶
从上面了解到,宝宝吐奶对宝宝来说会有痛苦,而且容易发*危险。所以,要防止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
第一,不要随意逗弄宝宝
当宝宝喝完奶后,不要拿孩子寻开心,要让宝宝保持安静。像逗宝宝笑、吼宝宝、亲宝宝、举高高、让宝宝趴着玩等等,都可能引起吐奶。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个2个月左右的宝宝,趴在爸爸身上玩,突然吐奶。一个身体不舒服的宝宝,爸爸逗他玩,结果一口奶吐到爸爸嘴里。
所以,要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要为了自己开心,而不顾宝宝的身体,让宝宝好好消化之后再去逗弄也不迟。
第二,适量喂养,避免过度
爸爸妈妈总想让宝宝长得白白胖胖,总担心宝宝吃不饱,往往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岂不知,这让爸爸妈妈安心了,却伤害了宝宝。除了容易导致宝宝吐奶外,对将来的影响也不小。小时候白白胖胖惹人爱,长大后还要想方设法瘦身。
要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不要和别人比较。奶粉按照比例调配,不要私自加浓处理。奶嘴的孔不要太大,让宝宝吸吮稍微有些难度,延长喝奶的时间,达到控制奶量的目的。
第三,喂养时避免吸入空气
宝宝哭闹、姿势不对、吃太快都可能会吸入空气,这样也很容易出现吐奶。所以,要避免宝宝吸入空气。
确定一个喂奶规律,在宝宝即将饿的时候,就给宝宝喂奶,防止因为饥饿过度哭闹。在喂奶时,保持安静,不要来回走动,含住大部分奶嘴,避免吸入过多空气。选择合适的奶嘴,孔不要太大,防止流速太快。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只要稍加注意,宝宝就不容易吐奶。
宝宝吐奶是一种常见现象,是*理因素、喂养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造成的。吐奶会让宝宝感到痛苦,频繁吐奶会导致宝宝发*危险,所以要防止宝宝吐奶。父母稍加注意,宝宝就会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