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指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时各种能力的组合。
比如观察、记忆、阅读、推理和分析能力等。而这些高阶能力的形成,是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例如观察能力,需要孩子具备稳定的颈肩力量,才能保证他的头部可以支撑眼睛(视觉)灵活地观察目标。同时还要有前庭系统的配合,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学习能力形成的各个阶段。
0-1岁:大肌肉运动阶段
一般来说,大肌肉运动指的是婴儿的爬、翻、滚、抓、旋转、坐等运用到全身大面积肌肉的活动。
宝宝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的心理开始从混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过渡。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机会,尤其是要保证充足的(800个小时)爬行,避免日后出现不良坐姿、运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等情况。
2-4岁:感觉动作学习阶段(幼儿园)
顾名思义,感觉动作学习就是孩子通过丰富的活动,获得各个感官系统的感觉输入,这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基础。
当宝宝的大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开始尝试各种跑、跳、蹦、捏、扔、投等活动后,他的感统能力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孩子通过扔球、接球,来感受球的运动给胳膊和手带来的触觉感受,慢慢学习调整自己力量的大小。
又或者孩子通过折纸、画画等活动来感受眼睛(视觉)和手指(动作)相互配合产*的效果,为后续的书写、运球、投篮等活动奠定基础(视动统合、手眼协调)。
这就是感觉动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能力所必须的过程。
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玩弄、操作、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5-6岁:知觉动作统合阶段(小学一年级)
儿童在大肌肉动作和感觉动作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开始形成丰富的知觉表象世界。
什么是知觉表象?简单理解就是,当我们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不用事先给孩子演示一遍,孩子只通过我们的语言和手势,并根据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就可以完成这项活动。
当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到知觉动作阶段时,视觉与听觉便成了他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有的孩子出现抄写错误、听写错误、阅读时跳字串行、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都跟视听觉和动作统合能力不好有关系。
视听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大脑将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再指挥行动。如果这个信息处理过程出现问题,那么行动一定会出差错。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视听觉和动作统合能力。
7-9岁: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阶段(小学二三四年级)
到了小学二三年级,孩子需要重点发展认识符号与阅读的能力,来解决学习中的数字应用、图形转换和阅读理解等题目。
阅读与图形辨认涉及到更高级的大脑过程,即领会、理解和提取语义。
这就关系到基础的眼球运动、视觉速度和视觉辨别能力,然后孩子才能顺利地把符号转变成语义。
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利于孩子学习数学问题,理解抽象数学概念,便于分析应用题。
10-12岁:数学推理逻辑思维阶段(小学五六年级)
五六年级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重要阶段。
有的家长经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用题不会就狂练应用题,分析类比错误就狠练分析类比,结果却适得其反。
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动作、感觉、知觉、阅读等各种基本能力汇聚。
只有前几个阶段顺利发展后,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萌发。所以我们需要在优化基础能力的根本上,通过训练数形关系、数量关系来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后面我会给大家介绍在各个学习阶段,通过什么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