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12月22日迎来今年第22个节气——“冬至”。从冬至起,白天开始变长,一阳始*。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现在一阳初*,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防寒保暖是关键
过了冬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要到了。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气温骤降,特别要主要防病保暖,尤其先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头戴帽,不易寒——
头部由于*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身体很多的热量都能通过头部散发出去,带帽子还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暖作用。
——保暖先暖脚——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
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此外,最好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步行半小时以上,并坚持早晚搓揉脚心。
——室温不要太高——
冬天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出一进很容易受凉。冬天室温该稍凉一些,温度保持在18℃-20℃为上一以上一宜。如果能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一下室内湿度就更好了。
——门窗不应太封闭——
冬季室内要多通风换气,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及时开窗,以保证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这几种疾病高发需注意
1.心脑血管疾病
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寒冷*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病。
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最好及时就医。
2.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寒冷*也容易诱发哮喘。
建议:按医嘱吃药,还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3.流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致死。
建议: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勤洗手,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饮食结构需调整
冬至时节,寒冷已经到来,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为达到御寒保暖的目的,在饮食上应做出以下改变。
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
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需注意,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饭前喝碗热粥、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
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更应补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很多水。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吃深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
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程老师说过:养*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伤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健康长寿是我们一*的追求!
全 文 完 · E N D
本文由德到健康课程组搜集整理,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