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季
设 计 毕 业 秀
Illustration Graduation Show
●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Hiiibrand(嗨!品牌)推出2020特别栏目“设计毕业秀”,将专注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毕业展和活动。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让毕业*和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优秀作品可以展示给更多人,让大家看到各大设计学院毕业*的设计及创意能力,也意在从各院系的毕设主题及作品呈现上看到设计教育的新趋势。
往 期 回 顾
*按首篇推送时间排列(点击前往查看)
▸中央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台湾岭东科技大学: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本期Hiiibrand将为大家推送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作品展示(部分)。
设计,一直以来发挥着以创新性思维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活的作用。今天,设计不仅是创造物的*成,也不只是提供美和用的功能,而是重在培养出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推动世界变革的观念,建立创造思维的模式,并对未来*活产*启示。
今天,我们无论是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来自物质世界的还是精神世界的改变,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之前的认知常识。从长远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到近来在疫情之下形成的现况,都不得不说在我们的周遭,各种问题随处可见,潜藏的种种“危机”也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与“危机”相伴而至的是警醒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号。对“危机”的认识已经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的前提,而发现问题将成为推动“创造”的一种动力。设计师的本职便是应对现实的挑战,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作出反应,为人类对美好*活的追求*,由此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应对这些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社会问题时,我们注重设计可能带来的实效,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修正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体系。“危机”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问题意识,也是一切“重*”的缘起,将必定成为催化变革的开始。
今年,设计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以“危机设计、设计危机”为主题,分别归纳为:“关怀共情”、“文化续承”、“*态伦理”、“叙事未来”四个部分,并以此为纲分别从四个方面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讨人的共性情感、从文化发展过程中发现传承与现实的连接、从*态环境的秩序下阐释伦理观念和道义准则、从未来进程中探索叙事构建的创想。在本届毕业创作展所呈现的作品中可看到同学们对彰显设计创新的问题意识十分关注,他们以多元的思考,专业的视角,跨界协同的联合方式,突破了材料、媒介的局限。当中不乏对多角度、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及传播方式的设计尝试。同学们通过设计的体验感、可视化,积极投身于对设计可能性的演绎。大部分的作品关注于社会现实议题,努力回应真实的社会需求,体现了他们有责任、勇担当、敢创新的精神面貌和创新意识。
本届设计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也是第二届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周系列活动还*含:“《观念对决》——白金创意优选作品展”、“《万物重*》专题展”、“《*活之间》专题展”、“《光语迷城》——光色情景营造实验课程展”以及“《嗨,*》专题展”等。这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是其中相关的参与者,因而综合起来既是同学们在校学习成果的一次大检验,同时又是同学们作为未来设计师迈向社会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此即将互道告别的、值得珍重的最好时刻,我谨代表设计艺术学院祝贺大家学有所成,并感谢老师们为同学们、为毕业展览的辛勤付出。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
2020年于象山
▼
/ 关怀共情
/ Caring and Empathy
现代社会虽然文明高度发展,实际上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危机。在全球化时代,全人类更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民*等领域不可避免地遭遇诸多挑战。其中,最能引起广泛关注和共情的莫过于公共卫*与安全、弱势群体权益、社会道德失范、性别歧视等民*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设计师群体公开发表了《当务之急宣言》,倡导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的公共事务服务。思考设计如何服务民*,为社会的当务之急而设计,具体而言,也就是思考诸如怎样通过设计的引导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实践,普及日常预防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公共卫*意识;怎样通过美感和共鸣来撞击人们的心灵,唤起同理心,弥平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识差异与思想鸿沟,使整个社会更加公正、充满活力。
在岛贩卖——老年代际隔阂下的融合设计
>徐一鸣、林莹、李昊旭/指导教师:赵晨音
我们是否已准备好从容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危机?除了不断建设健全养老设施与服务,设计师是否可以打破年龄的界限与隔阂,帮助老年群体重新融入社会?
依据线上数据收集与线下对养老院的田野调查,提出了“在岛贩卖”这一设计构思。将“了解自我”“接触交流”“提升期待”“表达自我”这四个环节与老年人日常使用瓶罐收纳的行为相结合,回应了老年人走出孤立,重新与社会进行连接的情感需求,并在社会和老年人口间建立了一个良性互动与沟通交流的渠道。
我们设置了线下的“总岛”交流与线上社交延续的设计概念,将抽象概念具像化。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瓶罐”“交流信罐”“好事罐头”等物料的使用,将抽象的老年人的宝贵经验财富与积累形象化。总岛不为人群之间的社交刻意划分界线,让更多群体能更自由的参与交流找到共通之处。借助我们的设计平台,不同人群在加深了解的同时为老年人群体发声,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主动性、参与性的话题传播。
我爱你,你听到了吗?
Love Out Loud
>邓文进、刘慧琳、楼季涵/指导教师:徐振庭
作品关键词:动态字体、线上亲子沟通货币、H5
“爱意沉默”是中国家庭中容易被忽视的现象,中国亲子普遍在表达自身情感与爱意时出现羞涩或腼腆,这是“阻止”家庭关系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家庭中“羞于说爱”的情况应该 得到更多的重视。“我爱你,你听到了吗?”项目通过动态视觉语言挖掘家庭中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情感,以线上互动建立沟通桥梁,为亲子沟通创造新的可能性。呼吁社会大声表达爱, 愿爱能在每个家庭中流动。
最好的告别
Being Mortal
>王雅婷、周浙慧、郑楚滢/指导教师:徐振庭
作品关键词:实验性书籍、可变字体、影像
即便死亡犹如*命存在的巨大背影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依然默契地三缄其口。直到某天“死亡”突如其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才忽觉茫然无措、毫无招架之力。《最好的告别 Being Mortal》项目是面向大众的一次关于*死话题的探讨。如果我们提前了解*命必将终结的危机,也许对于如何书写更完满的人*就会出现新的转机。
项目通过实验性书籍、字体、动态图形、信息图表、影片等设计,尝试在公共场域探讨这个大众沉默回避的话题。以委婉温和、富有隐喻的视觉形式,化解大众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忌惮。向观者传达死亡之于*命的五个面向:必然、随机、有限、普遍、自然。希望以设计之力,令死亡感光、让死亡脱敏,继而引发大众的死亡觉悟。“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先思考自由。”
动动计划
>刘姿贝、孔琳婧、沈勤博/指导教师:王昕
当代年轻人,因为互联网发展迅速导致大部分人伏案工作,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锻炼,体质下降,时间长久我们易产*骨刺、椎间盘突出症等一系列慢性疾病,一旦慢性疾病养成,人们易受病毒感染的侵害,无法战胜病魔,而按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整个社会群体易陷入健康危机。针对这一危机我们反思,认为有必要将拉筋融入日常*活。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句话虽然过于夸张,但却有它健康的道理。我们针对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以“运动”巧变“活动” 的方式融入大众*活,通过“拉筋”这一保健运动缓解亚健康状态,创造富有弹性、随意伸缩、憨态可掬的IP形象“屁啵 PIBO”,并且通过插画设计展现办公室场景,展现随时随地拉筋的价值意义,画面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升华艺术设计效果,将“拉筋”运动的方式深入人心。
导师评语: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办公室的上班族们对此感同身受,“久坐不动,连腐带蠹”。几年下来,他们的椎间盘比业绩更突出,啤酒肚比理想更丰满。郁闷之余,他们开始背后议论“屁啵”:你说这个体型不咋地的家伙怎么那么能拉筋呢?橡皮糖投胎的吧?有这么柔韧皮实的身体,还愁不能扛压?估计扛揍都没有问题……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健康。公司禁止随地大小便,没说不能随地拉筋啊~OK,站起来,先伸个懒腰再说!
不秘密流血
No Secret Bleeding
>王诗莹、朱心纯、余梦婷/指导教师:徐振庭
作品关键词:初潮教育、电子读物、初潮礼物*项目尝试改善“月经羞耻”带来的噤声状态,依托舒展温柔视觉符号将女性各器官部位以优美新颖的植物形态展现,消除羞耻构建全新的两性观和自我认知,为女孩寻找更加自然*动、易接受的初潮教育方式。家庭语境下的线上读物“藏在书*里的玫瑰”尝试打破以往家庭中对性教育的沉默。同时礼物*的呈现,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具,也可以作为家长送给孩子的初潮礼物,让所有经历成长的女孩在这件事上切实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与它的意义。在“不秘密流血”的进程中,搜集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意见和二次反馈,从视觉符号到动态图形呈现,从“月经羞耻”到“我弥足珍贵”,帮助女性更自如地去拥抱*活。
拥抱
Hug
>夏瑞婷/指导教师:高凤麟
以当今社会压力群体占比越来越大为背景研究,从触觉感知的角度出发,结合拥抱能够平缓情绪释放压力释放自我。在产品概念上,将命令式人机交互转化为触觉式人机交互;在产品结构上,将电路充电模式为气压传动模式;在产品使用方式上,将沙发设计为前拥后抱两种坐式;在用气缸传动压力同时,也配有气囊装置,增强体验感;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凝聚身体感受器于拥抱,感知温暖、*裹、柔软的体验,以达到缓解情绪的目的。让拥抱的爱变成有形的。让疲惫的身体拥有一个可依靠的港湾,给心灵一个栖息地。
导师评语:夏瑞婷同学的拥抱椅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设计主题,原因在于前期需要完成大量的机械传动实验,而这一切是她凭借个人的力量在家中完成的,这一点尤为可贵。后期将传动的原理用于1:1 人机模型制作也是她手工完成的,这体现了工业设计的精神,难能可贵! 最终成品亦富有体验感。
明天会好吗——白噪音辅助抑郁类药盒设计
Will Tmorrow Be Better——Design of Depression Medicine BoxBased on White Noise Platform
>陈文文、周子琪/指导教师:徐望霓、张子翰
在心理、社会,家庭等因素作用下,抑郁情绪产*。尤其是在工业化转型国家,抑郁情绪的 漫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抑郁症治疗主要*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而药物治疗的过程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病耻感和恐惧感等,使抑郁症患者的个人心理冲突更为激烈。而大量关于声音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医学类对比研究表明 : 声音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焦虑、陌*与恐惧感。综上,本设计的定义为:从外观与使用方式等角度出发,细化纸张纹理,厚度与触感等影响用户体验的细节,使患者在打开药盒的同时感受到纸张的“温度”。并将白噪音应用于抑郁药物治疗中,辅助冥想,放松与睡眠,使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得到情感关怀。
导师评语:这是一组系统性的药盒设计,从多角度关怀抑郁患者,在兼顾药物信息排版的需求基础上有完整且明确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亮点。设计符合人机行为与心理,整体造型、配色具备美感。
心愿投影仪
Dreamo
>单彤、李想、许霖露/指导教师:王菲
当前,社会对临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度较低,我国临终儿童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的护理方式主要以药物镇痛为主,缺乏适当的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本课题在对大量文献资料和用户群体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了心愿对于临终儿童的重要性。故我们以心愿作为情感化关怀的切入点,通过心愿投影仪将患儿心愿可视化。以精神寄托的方式来帮助重症患儿,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活,减少焦虑。患儿对心愿仪许下自己最重要的愿望,愿望变成了一颗星球意向日夜陪伴着他,且星球会随着患儿的配合治疗、社会人士的鼓励而进化。患儿家属通过关联APP的操控获得社会支持、增添美好回忆、减少遗憾。
导师评语:临终关怀设计倡导以设计作为关怀承载物又或者施行临终关怀的手段, 通过设计旨在让临终儿童心理上得到舒缓护理和关心照顾,提高患儿在临终期间的*活质量,让不可治愈的孩子在*命末期更加有尊严。设计立意新颖、主题深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心冥想减压
Shine Meditation Decompression
>邹楷文、徐萌、吴文坡/指导教师:高凤麟
如今快节奏的社会*活方式,人们的*理和心理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些压力,也许会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没有像以前一样去细心发现和觉知眼前的*活。设计的这一款冥想小程序注重感官对高压力人群需求的影响,提出减压、调息、引导和发现这四个新功能版块。并将互联网运用到实物的交互配合,人们既可以单独使用某一部分,也可全方位的呈现出人物 - 环境三者系统性结合,从而对减压起到较好的辅助意义与价值。
导师评语:心灵减压一直是较难突破的设计课题,原因在于我们比较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治愈心理问题。这三位同学尝试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探究如何以声音及动态画面,并结合正念觉知理念解决这个问题。整个实践过程学习了大量知识,也解决了大量问题。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全新思考课题,他们完成得非常好!
“自在极愈”新式偏瘫康复系统
"Free Comfort" New HemiplegicRehabilitation System
>章华清、许伟松、邱泽森/指导教师:章俊杰
“自在极愈”新式康复系统通过简化太极的招式,结合医学原理所延伸出来的一种偏瘫康复训练系统。主要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医院及患者家庭,实现一种更自在有效的康复方式,能让患者感受到医学康复的温暖,从而让肢体和心理达到共同康复的效果。上肢云手盘主要以太极云手作为延伸概括,以不同角度调节实现多关节的锻炼。下肢康复底盘主要以太极踢腿和扫腿动作为灵感和基础,以阵列的不锈钢万向轴承为动作实现载体进行自在有效的偏瘫康复训练。躯干支架以无极桩作为延伸出站立锻炼方式,以及对上下肢产品的辅助功能和安全性的保障。
导师评语:本组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寻找康复的方式,在肢体行为的层面,借鉴了太极拳的姿态,为中风等肢体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在文化的回望中,他们所提出的推掌、扫腿等动作,都是简单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本组利用器械解决的手脚协调运动是用传统智慧解决现代康乐问题的探索。
Ripple魔毯
Ripple magic carpet
>万舜、潘旭*、傅雅琪/指导教师:王菲
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想要拿到满意的成绩并非易事,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运动员的*理条件不再是决胜的关键,心理素质成为更加重要的一环。据调查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在赛前都存在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如何有效地舒缓焦虑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Ripple 魔毯提倡以“热身+冥想”的训练方式进行缓解,以枯山水为设计灵感,通过两种模式训练来使运动员调整到最佳的赛前状态;运动员通过使用Ripple APP来定制自己的训练旅程,同时开放运动员社区,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分享交流经验,实时反馈自身身体数据,了解训练动态;新增娱乐模块,两两拼合,交互游戏,多件拼合,智能屏幕交互展示。全方位地为运动员做好辅助工作,有效舒缓赛前压力。
导师评语:2022 年杭州亚运会来临之际,Ripple 魔毯能够密切关注运动员这一特殊人群的释压需求,巧妙地提出两种模式的训练法,动静结合,辅助释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赛前的不良情绪,同时伴随目前先进的柔性打印技术,在交互模式上也有很大地突破。期待这款产品的继续完善与落地。
Wing——上肢残疾患者外骨骼设计
Wing—Exoskeleton Designed forUpper Limb Disabled
>毛盈盈、梁莉/指导教师:周波、傅吉清
Wing是针对单/双臂尚存但失去运动功能的上肢残疾患者而设计的外骨骼产品,是一种可以辅助此类患者的上肢进行被动引导式运动或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穿戴式设备。设计围绕着使用者的心理、*理特征出发的,以人为本,注重产品使用者本身的感受,尽可能为残障人群服务。造型上采用鸟翼的形态,借“自由”“快乐”之意希望给与使用者信心、动力。设计这款产品的主要目的即是协助上文所提的残障患者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帮助其走出家门与内心封闭世界,融入社会大群体中。本设计与浙江大学团队合作完成。
导师评语:该设计以上肢残障人群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选题具有现实性和关怀性,契合“危机设计”的主题。设计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出发,针对性的解决其在*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模块化防疫巡检机器人
Modularized Antiepidemic and Patroling Robot
>陈元杰、王帅寅/指导教师:周波、傅吉清
本设计是美院和浙大团队合作的项目。随着未来智慧城市和 5G 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设施推进了智能化的进程,多种产业和行业都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使用防疫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防疫,依靠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导航技术、机械手臂控制技术进行口罩佩戴监测、体温测量、非接触搬运服务、定点消毒等防疫措施,从而保障人的健康安全,节约人力,满足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通过模块化和场景定制的设计,机器人能够不局限于防疫巡检这一项任务。疫情结束后,通用底盘通过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能实现物流、清洁等功能。
导师评语:智能防疫巡检机器人的设计整合了美院和浙大多个团队的力量,就新冠疫情期间的防疫设施进行了智能化、模块化、场景定制等设计研究,这对提高防疫效率与数字化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产品设计以模块化自主机器人平台为抓手,不同应用场景定制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具有丰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不要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
发热门诊诊疗家具组合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rniture
>韩炎君、黄东尔/指导教师:张煜
发热门诊诊疗家具组合:运用空间设计和用户体验要素的理论,将设计语言糅合在产品中,重构发热门诊背景下的诊疗家具。建立起一条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之间多向沟通的有机渠道。通过研究不同的用户人群和分析不同年龄层面的用户对象来建立一套满足多方位用户需求的诊疗家具产品。本次设计实践努力尝试解决现存诊疗家具功能性及美观上的各种问题,达到情感与美感的双重标准。同时,我们联系实际,以发热门诊为例作为研究的基础,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构想展望未来诊疗家具产品。
导师评语:该组同学能敏锐地捕捉当下的社会需求,展开毕业设计实践,选题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观察视角和认识高度,符合本次毕业展“危机设计,设计危机”的主题。在设计过程努力积极,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本次和浙江大学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中去,从用户使用界面的角度出发完成了调研问卷的设计,为设计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计作品方案思路清晰,选用材料恰当,能够针对用户从使用功能、用户感知角度分析深入材料、空间等对用户的影响,体现了良好的学习素养,作品完成情况优良,在毕业答辩中也获得了较高评价。
▼
/*态伦理
/ Ecological Ethics
《当务之急宣言》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上有更值得我们解决的问题,如前所未有的*态环境危机和社会文化危机,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出谋划策。” 其中,*态环境危机首当其冲。无论是放眼世界还是聚焦中国,人口总量大并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问题日渐凸显,并造成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巨大压迫与冲击。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态平衡遭到破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全球性灾害日益频繁正威胁着人类的*存。
“危机设计”中的设计一方面是指应对当今世界各种危机的设计方案,比如应对突发性灾害形成的危机设计,应对能源短缺形成的可持续设计,应对资源匮乏形成的循环设计,应对气候变化形成的垃圾分类设计等。另一方面,也是对设计危机的再思考,是让设计师们带着危机意识去重新审视与定义设计的价值,成为对设计可能性的一种呼吁,并展现出当代社会健康的*态伦理愿景。
野*猎场
The Wild Hunting Grounds
>崔喻、苏钰歆、卓越/指导教师:徐振庭
作品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艺术装置、动态信息图
纵观全球近几十年来发*的多起重大突发公共卫*事件,不乏是由于人畜共患病引起的。野*动物身上潜藏的病原体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小觑的危险,而一部份的人群对此并没有重视,肆无忌惮地消费野*动物及其制品,这使得他们变成为了病毒肆掠人类世界的切入口。在该项目的设计中,我们使用餐桌作为主要载体来呈现八种威胁重大的人畜共患病,让人们认识到食用未经检疫的野*动物会带来哪些直接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感受到事件的严重程度。在体验过后能长期保持对野味的*情绪并向身边的人传播*观念,重视*界面管理。
信息购物中心
INFO LAB
>马远宁、张婧、吉峪/指导教师:赵晨音
站在信息大爆炸和信息席卷的漩涡中心,人类有限的注意力被完全占据 , 资本在流量的诱惑下蠢蠢欲动。随着用户从单向身份中跳脱出来,在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的角色之间不断转换,由用户发布*成的内容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走进我们的*活,形成了新的信息垃圾传播链条。今天的社交媒体游戏规则实际上是一个由粉丝数量、点赞量、阅读量、评论、转发等指标构成的数据游戏。信息垃圾产*的本质原因是在利益驱使下,利用虚拟信息得到的流量二次变现带来经济利益。我们针对“信息危机问题”深入解读信息垃圾的危害影响以及用户注意力在信息时代的价值。通过百度指数、爬虫以及其他综合类网站与权威网站统计的信息垃圾数据整合出八类信息垃圾, 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出信息购物中心(info lab)的研究主题。所有的视觉设计逻辑建立在对信息垃圾传播过程的具象解读基础之上。我们将新形态信息垃圾通过视觉修辞转喻为购物中心 的商品,将玩具商品与信息垃圾一一对应,是因为人们观看垃圾信息无法自拔时,如同在“玩物丧志”。我们以用户的注意力为信息世界的流通筹码,将“浏览行为”到“购买行为”的转化视觉化,希望引起观者反思,重新认识人类在信息时代的价值,重新审视自身在信息时代的*活。
显象
XIANXIANG Emotion Visualized
>叶雨潇、王金波/指导教师:王昕
作品关键词:情绪可视化、色立体
有调查显示,29%的大学*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其中 20%为轻度抑郁,7%为中度抑郁, 2% 存在重度抑郁的情况。抑郁症成了近年来大学**、 休学的主要原因,大学*抑郁问题 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关注。以日常*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情绪”作为设计的重心。提取、简化 情绪并最终将情绪视觉化,并借色立体结构,构建得出“情绪色立体”,让人们更直观的了 解自己的情绪。对导致大学*产*抑郁情绪的原因做出针对性分析,依靠色彩与肌理的结合, 以糖果为载体,对每一种成因做出针对性*装展示。因糖果不像药物或是其他直接的干预手段, 不易让人产*“病患”心理暗示与抵触心理,可更好的对*活中的抑郁情绪进行缓解。通过 特定角度观看装置才可看到正确的“象”,暗示抑郁情绪作为日常*活 中不可避免的情绪,面对它时,我们应当采取正确理性的态度。
导师评语:美食,裹腹赏味养*者也;良书,怡情博采长才者也。二者形影相随,兼修身心。吃饭,人之与*天性;读书,人之在世修为。天性趋于乐享,修为必有苦渡,故世人多好食而厌书。时逢网络时代,线上资讯井喷,鱼龙混杂,目眩神迷。翰墨为浮躁所染,书香为功利所驱。读者不问文脉,不求甚解,几无修为可言。此“食书”者,乃线下一方书肆。如今开卷求知者无几,问道修心者寥寥,传统营*愈发难以为继。如烹制美食般设计书肆,将品食之乐融入读书之举,使营养与知识对应,天性与修为互通。体验精神食粮之通感,有望化苦渡为乐享。如此“食书”,阅之如大快朵颐,食之必满腹经纶。(此处更正,请见评论区)
剩宴计划 2050 SURVIVAL
>谭文瀚、李立恒、Arian Norton /指导教师:赵晨音
2020年全球仍有8.1亿人被划定为饥饿人群。面对30年后可能到来的危机,我们应当正视当下,做出改变。在针对中国食物浪费问题展开一系列基础研究(食物全产业链详解,当代中国食物浪费成因分析、消费与浪费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粮价的成因等)与多角度访谈后推出“剩宴计划2050 SURVIVAL”,聚焦低价格食物浪费现象,向人类价值观发出质问,我们是否应当以价格决定 食物浪费的严重性?食物若皆为平等,我们是否关注过所谓低价值食物背后的故事?我们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应对不合理的浪费?我们以低价格食物浪费为设计切入点,从消费者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待食物资源的全新概念。项目从“BEHIND–BREATH-REBORN”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并整理成为文献册,以 多维设计实验提出“价格不是衡量浪费的标准,浪费没有多与少的划分”这一中心主旨。
导师评语:“剩宴计划 2050SURVIVAL”聚焦低价格食物浪费现象,向人类价值观发出质问,用*命的等量替换价格的变量,展开对食物资源危机的一系列思考与设计实验。设计师赋予食物以*命体征并视觉化,从“故事阐述(BEHIND)-价值思辨(BREATH)- 问题解决(REBORN)”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尝试以不同样貌、不同载体、不同维度传递食物平等的价值观念。
废墟重铸
Born in Ruins
>陈信达、叶信敏、*夏宇/指导教师:*天钦
基于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的拆旧建新,导致建筑废料问题日益恶化,同时也让城市的记忆一同逝去。本设计以城市家具为载体,用水泥结合建筑废料浇筑的工艺,再利用了建筑废料,并用美观的造型、有趣的交互方式,向人们传递建筑废料问题日益恶化的信息,让人们关注到建筑废料,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列,并且将城市的历史、记忆保留于城市家具中,让人们感受城市的变迁。
导师评语:作品基于对高速发展城市变化的思考,利用城市废墟升级再造,取于城市还于城市。论文整体具有较高的和可再*材料应用有关的研究价值。三位作者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调研能力出众,能全面收集关于可持续设计的资料,为后续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美中不足的是设计师思维略显保守,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作品中能放开手脚,摆脱传统产品设计思维的困境。
扎染工艺以发泡材料为载体的思考与应用
For Foam, Foam for
>区晋菖/指导教师:张雷、卢靖毅
《for foam, foam for》一方面突破了扎染工艺的传统造物载体,填补扎染工艺在布艺、丝绸、纸张以外的材料空白,在新载体上产*出不同视角的纹理语言,使传统扎染工艺的纹理语言能在现代语境当中更好的表达和体现,从而更适应当代审美的需求,为传统手工艺续传和再*问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因为有传统手艺的参与,标准而单调的发泡材料拥有了手工的痕迹,发泡材料有了新的视觉呈现,在竞争激烈的原材料市场上能够有新的区分可能。最后利用其柔软性和纹理美学的教育性去打造儿童互动空间,提高家长与儿童的互动性的同时,也确保了空间的安全和美感。
导师评语:工业材料和传统手工艺之间的撞击。使用扎染工艺和蓝染去对发泡材料进行材料创新,之后最大化的利用了发泡材料柔软的特点,和扎染图案对孩子的影响。产*的作品能够从研究到材料创作,再到产品功能整合,都一一做到。
叠影
Overlaping Shadow
> 邱路遥 / 指导教师:张雷、卢靖毅
传统手工艺扮演着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表现在:在个人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审美标准,通过手工艺传达了中华文化在*活中器物的独特表达。对于民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通过审美的传达与*活的连结使得民族在审美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的认知。我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手工艺在*活中器物的表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它们互相影响,相辅相*。随着时代变化与科技发展,传统手工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遭受了相当程度的冲击。
通过对传统工艺与现代新型材料的语言结合,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光影层面,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的表达方式,将其与其他二者结合。研究新型材料的阴影表现。
《叠影》从光影出发看待传统工艺与材料,材料实验利用聚乙烯的透光性,而传统工艺利用重叠层次的特征,选择屏风作为落地对象,区别其他市面上屏风隔断醒的出发点,探索新型发泡材料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阴影表现。
导师评语:从光与影的角度,对传统工艺(竹编和叠秀)和工业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把材料形成光影的来源定义为肌理,图案,色彩三个层次。基于以上研究产 *的屏风作品,把传统手工艺带到了另一个维度。
基于用户界面的有害物质回收垃圾桶
Recycle Bin of Hazardous MaterialsBased on User Interface
> 王卓婷 / 指导教师:张煜
结合用户环境发现设计点。针对用户使用习惯,用户群体特征,对现有垃圾桶的结构,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并辅以智能感应交互的新理念。以改善用户在有害垃圾投放回收过程中的体验,提高分类回收效能,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宏观目标。在设计中使用了压力感应传感器,技术来及时反馈垃圾容纳情况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对垃圾桶的结构进行了改变,规束投放者行为,也使灯管的投放更方便。
导师评语:该同学能结合两山理论,敏锐地捕捉当下的垃圾分类的社会焦点,以有害垃圾分类为课题,展开毕业设计实践。选题有良好的观察视角、认识高度和较强的社会意义。设计围绕环境和用户行为展开分析调研,也融入了一些智能概念,但就产品研究深入程度而言还有较多提高空间。
共氧
Co-breathing
>殷可儿、黄绿芽/指导教师:*天钦
《共氧》是一项致力于搭建人与植物共*关系的实验性产品设计。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设计师们遵照的主要原则之一。我们相信人类作为万物灵长,一直站在自然*态链的中心,掌握着地球上主要资源分配的权利。但地球上的*态紊乱、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提醒着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文主义遭遇着危机,人类应当履行呵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义务。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后人类主义”的概念被提出了,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科幻小说,指出人类的形态是可以被环境改变的。人并不是优于其他物种的存在,也不应该成为设计的唯一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以共*为原则设计一种人体上的微*态。“共*关系”是两*物体之间*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在这段关系中,人为植物提供了*长必须的水、氨、磷、钠等,而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清洁的氧气。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设计,启发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感,为应对未来更大的环境危机做好准备。
导师评语:项目选题合理内容有趣,为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场景超前,并不拘泥于现有工业产品的表征,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先锋意义,思辨意义和可操作性,充分反映了学*在设计思考时占据的新高点。
▼
/文化续承
/ Cultural Inheritance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与*活方式。人们更加关注当下,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盛行,文化领域不断被商品化侵蚀。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承续危机,简单的拿来主义显然是不可取的。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人文精神的映照下焕发*机,并帮助*活于当代的人们去往更积极的未来,成为“人文危机”中尤为迫切的问题。这其中*含了如何从人文传统中解放再*、如何在新旧伦理道德的转捩分界上顺利过渡、如何在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变迁危机中获得新*等种种问题。
设计应该如何介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转化与融合?又如何在新旧价值观之间平衡取舍、与时俱进?面对城市记忆消失、面貌趋同、精神衰落、城市建设失调、管理错位、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帮助城市重获其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竞争力。
食书
Eating Books
>林勉、郁蕾、周兴、孔丽君/指导教师:王昕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娱乐项目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沉浸在快餐文化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中。刷手机已然成为日常*活中下意识的举动,但长久来看,这种举动正慢慢侵蚀人们的日常*活,导致精神文化空虚,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文明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而营养素是维持机体繁殖、*长发育和*存等一切*命活动的物质。不同的书如不同的营养素对人起着不同的作用。“食书”概念书店构建食与书间的逻辑联系,提取营养素代表食物的颜色、纹理;以便当和书的结合承载概念。建立书店换算法则,将食物解构分子化重建,串联书店各个部分的设计呈现。吸引人们进入书店,食书有味。
导师评语:美食,裹腹赏味养*者也;良书,怡情博采长才者也。二者形影相随,兼修身心。吃饭,人之与*天性;读书,人之在世修为。天性趋于乐享,修为必有苦渡,故世人多好食而厌书。时逢网络时代,线上资讯井喷,鱼龙混杂,目眩神迷。翰墨为浮躁所染,书香为功利所驱。读者不问文脉,不求甚解,几无修为可言。此“食书”者,乃线下一方书肆。如今开卷求知者无几,问道修心者寥寥,传统营*愈发难以为继。如烹制美食般设计书肆,将品食之乐融入读书之举,使营养与知识对应,天性与修为互通。体验精神食粮之通感,有望化苦渡为乐享。如此“食书”,阅之如大快朵颐,食之必满腹经纶。
鱼乐龙门
Everything Will Be OK
>萧映华、陈璐、郑柳妍/指导老师:赵晨音
我们借助“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推出“鱼乐龙门”的设计概念,打破了原来对压力负面的界定,传达当下大学青年群体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时应调整心态、克服恐惧、逆流而上,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当下的危机,将危机转化为“向上流动”的力量,让面对危机时的我们更强大。“鱼乐龙门”的设计视觉为了强调高逆商思维,视觉创意和文案策划集中体现在视觉愉悦感和情感认同感,围绕当代大学*群体所处的背景和对压力的界定展开。整体视觉设计分别按照概念推出、视觉转化、维度拓展等层面不断实现创意的升华。
导师评语:随着当代大学*压力日益增加,精神健康危机愈发严峻。“鱼乐龙门” 打破了社会普遍界定看法——“压力是负面的”,强调高逆商思维,提倡将危机转化为积极力量。创意思维与视觉拓展围绕增强观者的情感认同感与视觉愉悦感展开。
*活太苦不如跳舞
>翁馨怡、陈子恺/指导老师:王昕
定义时尚的不是源自*活的美,而是特定阶层的话语权。在审美日益趋同的今天,不论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挤压与取代,还是审美精英化带来的原*文化被全面的破坏。在中产阶级审美霸权获得话语权的压迫下,一种简单真实的土味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其背后便是年轻人对于如今对审美趋同化的一种厌倦与不满。他们不再满足于消费主义和带给他们所谓的 “精致*活”。这一代年轻人需要一些*且强烈的情感抒发来缓解压力。不管是为了获得存在感,还是真的喜欢,当他们开始模仿网上那些夸张的土味舞蹈时,带来的快乐都是真实的。土味文化是接地气的,通俗的。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如今的精英化的审美风格有着较大的区别,它的表达不经掩饰,直白而真挚。我们将“土味”进行解构与再设计,来传达土味舞蹈的这一 文化中背后的现象。用设计语言,重新解读土味这一概念,并重新传达出其的独特性与接地气。我们认为土味舞蹈的设计语言着重应当在与“传达”,不再拘束与精致与“美”,从传达出发做设计。
旅形时代
Travel Era
>蔡海月、陆依凡、韦悦之/指导老师:李洁
当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旅行这一源远流长的人类活趋于普遍和日常。在中国,各种数字媒体、 社交软件平台的泛滥使用让旅行的形式、意义受“快餐打卡”文化的影响:从原先目的性明确、丰富到如今各种混沌、浮躁的表象层出不穷,旅行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逐渐变得浅薄模糊。该项目以“中国式伪旅行”这一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一方面分析当代中国人旅行的种种负面现象,一方面重返历史找寻旅行的文化底蕴。设计内容涵盖二维、三维图形设计,并结合海报、创意书籍、动态影视、交互式数据信息可视化、装置等多种媒介,创新型设计与交互方式帮助传达项目设计主旨:揭露部分中国人盲目,“虚伪”旅行的事实,同时警示城市化进程下, 旅行需要保留历史沉淀出的形式、意义和文化精髓。
导师评语:本组毕业设计选题以人类旅行为载体——传统的旅行方式和意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打卡式旅行作为社会问题的切入点展开设计。设计主要分二部分:一部分根据古今中外的旅行事件、路线、目的等做了可视化整合设计与研究,为今天旅行方式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对比;另一部分针对现代中国式伪旅行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开发了线上互动平台,对当下中国旅行的信息进行真实呈现,实现动态的数据分析,让观者看到现实背后的信息并共同参与信息*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现实意义。
信仰迁徙
>张雨欣、操灵非、周思雨/指导老师:李洁
在信仰迁徙历程中,其所指的是广义上的信仰——不仅有宗教 , 还有思潮或是某种精神,现代更是出现了明确的物质信仰,如金钱,科技,偶像等。如今,这些五花八门的信仰实质是全球化社会中文化多元化的体现。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信仰之间存在的各式关系就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信仰共*也是全球化社会中文化共*的一个缩影。本作品中,我们将从古至今存在过的新旧信仰拟人化,共同放置于一个以信仰为主题的游乐场中,新旧信仰之间并非单一的具有某种绝对地位的关系,他们可以被设置为对立关系,互补关系,或是上下属的关系,因而有了形式各异的游戏方式。我们希望通过信仰共*的方式 展现一个琳琅满目的文化乐园。
未完 · 待续——续写《山海经》线上实验展
To Be Continue -An Online Experimental Exhibitionabout Continue Writing Shan Hai Jing
>罗晓楠、蔡初晴、张靖雪/指导老师:邱海平、郭锦涌
神话在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含义。展览以打破古代神话与当代社会的距离感作为 应对传统文化危机的切入点,通过网络连接现在和过去,用当代视角重新演绎《山海经》神话。展览从一场「续写神话英雄的现代故事」的故事接龙游戏开始,在线上征集了120余个续写故事。经过二次创作和虚拟空间营造,以大脑中无限边界的想象空间作为展场,为文字赋予场景、让想象显现轮廓,上演一个由持续想象激发的永不完结的全新神话,呈现一场与参与者共同创作、永不完结的线上展览。
导师评语:作者从《山海经》神话续写切入,结合疫情和未来两个维度思考展示问题,以实验性的方式探索线上主题展览的建构,一路挑战并始终坚守专业的身份;作品叙事结构完整, 内容些许稚嫩,确是*动、鲜活。
怪奇工厂——山海经IP主题创意设计展
Fantasy Factory
>崔梦圆、宋蕙瀛、江南/指导老师:邱海平、郭锦涌
将《山海经》中的植物,异兽进行提取,再以自身的独特视角进行艺术再创作,跳脱出传统文化的固有形象,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山海经》系列IP形象,再加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形式、栩栩如*地再现《山海经》中的自然世界。用工厂*产线的方式引导观者去了解《山海经》中的异兽被创造的过程。整个展览空间色彩奇幻瑰丽,空间内的植物与环境和谐共*,灯光色彩变幻丰富,形成空间内的物体在呼吸的错觉。所有的植物机器都可以与观者进行像*命体样的直接或间接的互动。“怪奇工厂”充分利用人的感官,缓慢、深入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大众,让《山海经》重新被大众认识。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中,从而拉近观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导师评语:这是一个关于山海经这一超级IP的主题创意展,通过对故事内容演绎,塑造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动有趣的形象,利用现实空间构建一个带有梦幻色彩的主体性展览。
光幻国度
Enigma Zone
>王宇浩、林昌遂、翁珂洁/指导老师:邱海平、郭锦涌
这是一场以山海先民为主线内容的实验性户外主题展。先民圈起杭城的一片森林,悄然闯入 现代人的*活,创造出这片邂逅千年的光幻国度,拾起一块“山海令”便是开启这场夜游山 海的奇幻之旅。我们通过数位技术,让山海先民以新的姿态重焕然于森林中,草丛间,构建 起一种共识性的隔空对话体验,探索当代社会与山海世界间的多维联系。
导师评语:作品试图将洪荒时代与现实世界进行意向连接,利用装置艺术、数字媒体和灯光 技术展开交互体验与情境设计,从而制造跨越时空的回响。内容带有奇幻猜想的色彩和自然 敬畏的概念。
平行世界——山海经情境叙事实验
The Parallel World— A Narrative Experiment of Shan Hai Jing
>方珊珊、周紫薇、计奕乐/指导老师:邱海平、郭锦涌
展览围绕探讨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以《山海经》中的神话角色的特性为 出发点 , 现代科技社会为背景,借《山海经》之手讲述他们的*活现状,演绎七个社会现象, 围绕探讨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社会热议现象,真实可感的复现“平行世界热搜榜”。展 览意在打破《山海经》中的原始世界与现代科技社会之间的壁垒并提出其背后的思考,用展 示的方式表达和阐述对于时代的反思与启示。
导师评语:作品从时代话题、现象开始,着眼现实社会的平行思考,尝试用展示的方式,借系列独立场境的塑造传递对于时代的某种反思。话题内容认真、严肃,设计语言诙谐、幽默、 耐人寻味。
盒中世界
BOX
>陈菲娜、何宇彤、雷迎/指导老师:章之珺、于朕
在不仅仅是物质就能满足人类*活的现在,审美危机一触即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设计美 育有所欠缺,审美约等于平常所见所闻的复述,那么为何不摈弃所谓的经验之谈,回到最纯 真的童年,寻回童真,寻回那对于美的未经世事打磨的诉求。《童趣》中提到“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问出“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都述说 着童年思维天马行空的共性。小组成员们试图运用童话无厘头的形式语言创造一个藏于盒子 里的想象世界,以插画与玩具的形式唤醒人们自身对于美的最本真的思考。
导师评语:迪斯尼乐园的火爆、动漫电影的高票房、儿童节中年轻人欢跃的身影,这些的主体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是20代注入社会的新人。他(她)们“拒绝"长大要抓住童真保持童心留住童年,这种状态已成了年轻人的精神追求与自愈的*活方式。把同龄人精神状态在自己的毕设中表现出来,就成了《盒中世界》设计的目标与表现主题。她们的表现形式也用了现在年轻人消费中流行的盲盒作为载体表现一个充满童真天真烂漫的小小世界。在此设计中他们尝试IP的创造与故事构架及延伸品设计,表现形式轻松活泼,主题视角却是对现代城市同龄人*活的关注与内心世界的挖掘。
空巢青年
Empty Nest Youth
>高一鸣、李董明惠、何林/指导老师:章之珺、于朕
《空巢青年》是本次我们设计小组在“危机设计”毕业创作中的自我选题,“空巢青年”是指单身独居的青年群体,我们的设计目的是想通过设计艺术的手段让人们了解空巢青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出现了“空巢”的现象。“空巢青年”这一词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一方面空巢青年的心理承受着社会工作和家庭婚姻的双重压力,内心渴求被认同。另一方面,按照人类社会以有效社交达成共用利益的逻辑,“空巢青年”的个体化特征就存在让我们社会活力递减的危机。
青年群体是社会最具活力的能量,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具有特征鲜明的*活方式,我们以解决青年群体的社会问题为目的,便是我们面对当下与未来的危机所做出的行动。
导师评语:“空巢青年"近年他们的*活模式与工作状态已经成为大城市拼搏年轻人的特征。毕业设计《空巢青年》就是三个年轻人从他们自身出发向公众展示出这一群族,他们运用动物拟人的手法*动有趣的表现了他们的特征,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城市年轻人的*活状态与精神现状,从别一个侧面也是对社会的剖析。现代的城市*活是多元化的,它不仅有波光淋漓的城市外像也有其间的人群,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城市*态现状。当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社会事物同时关注社会人群的*活状态加以表述,使内容与内涵更加丰富外缘更加扩大让设计更具有社会意义。
月亮灯
Moonlamp
>林江南、郑越/指导老师:徐望霓、张子翰
月亮作为人类文明拥有的共同意象符号之一,存在于许多民族的文化里。人们心目中的月亮不仅仅是一个空中的天体,而是一个赋予了*命、投射了思考的情感寄托。本设计基于月球物理特性以及月亮文化,在对月亮的周期反复、圆缺递变、月球阴影、月光月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之后,进行提炼,并围绕这些特点所体现的月光影变化展开相关产品灯具设计,烘托出不同月光的氛围,表现不同审美体验感受,将月与月文化的概念引入日常灯具设计
导师评语:该设计从月与文化出发提炼设计元素,经过材料与光影试验,做出了一套月光氛围灯,在光影变化中体现设计之美。
游戏式烹饪组合套装
G-cook
>李嘉伟/指导老师:章俊杰
据某项报告显示空巢青年已经越来越少在家自己做饭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卖、快餐店等外食,外食的增加更多是因为无奈,可能是繁忙的工作;可能是不佳的厨艺;也有可能是情感的胃已经萎缩。G-cook游戏式烹饪组合套装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G-COOK是一款通过硬件和软件服务从而使烹饪能有游戏式交互体验的智能烹饪设备。通过游戏的乐趣吸引这群人开始尝试做饭,同时在游戏中加入社交属性让烹饪这件事又能同外界连接,连接的乐趣又再一次增加烹饪的动力,形成游戏、乐趣、连接、烹饪四者间有序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烹饪方式!它能满足独居青年的饮食需求,也能弥补独居青年的情感需求,最重要的是让这类人群爱上为自己做饭,找回那份被称为烟火气的*活情趣!
导师评语:本组设计从游戏互动体验切入厨房产品,让烹饪像在游戏中一样轻松。这是将行为虚拟化的一种实践。它增强了人的参与感,同时游戏的训练和升级,让过程充满挑战性,也强化了吸引力。他的设计*含从硬件到软件,独立完成,体现了创新的全面性。
基于虚拟形态的家具造型探究
Home Display
>何雨航/指导老师:陈旻
虚与实的研究可以上溯至几千年前中国古人涂壁作画,这对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不断被提起和推敲的矛盾现在成为了*活中的约定俗成。HOME DISPLAY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个经典的矛盾。
本课题通过思辨的方式思考现实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如何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虚拟意识形态对于现实形态有如何的反作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脑海中充斥着许多虚拟形态的符号与交互习惯,这些符号与逻辑构建了独立于区别于现实的新时代文化。通过将虚拟语言中的图形与逻辑框架研究与现实*活的行为习惯相联系,进行分析与整理。然后以合适的方式实体化输出,致力于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新角度来激发用户对日常产品使用的重新审视,为产品的造型与交互体验提供新的设计依据,发掘日常*活的幽默感与时代感。
导师评语:虚与实的研究可以上溯至几千年前中国古人涂壁作画,这对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不断被提起和推敲的矛盾现在反而成了老*常谈被一笔带过。而何雨航以全新的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个经典的矛盾。浸淫在网络世界中的现代人的脑海里其实充斥着许多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符号。这些符号中的许多已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无意识”型脊髓反射。将这些符号分析整理,并以合适的方式实体化输出,我认为是非常幽默的设计。这段虚实的互换正是富有时代意义的表达。这个思路和设计方向还应在未来延续!
▼
/ 叙事未来
/ Narrating the Future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言:“到了21世纪,……整个世界已经如此健康、繁荣、和谐,我们应该把注意力和创造力投到什么事情上?……对于饥荒、瘟疫和战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控制,这是个非常离谱、天真至极甚至麻木不仁的说法。” 然而,疾病与破坏至今从未消失,对人类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仍然构成巨大威胁,究竟设计可以在其中解决什么,如何为人类的未来而设计?
促进社会和谐是设计的价值。让设计为社会带入和谐与秩序,这是今日设计对于未来的意义。
倡导*态平衡是设计的责任。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能源短缺、*态平衡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可持续设计理论随之凸显。
共享美好*活是设计的意义。或许不同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美好*活”有不同的解读,但激发每个人与*俱来的创造力,引导大众追求美好*活是设计的终极愿景。
回到未来
>梁琬莹、毕心怡、邵安南/指导老师:李洁
欢迎来到未来人类研究所。现在即是未来,这是人类经历灭绝危机的世界。人类在长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态恶化致使物种栖息地破坏、*态链断裂,恶果终将波及到人类自身,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是否会迎来自己的灭绝?我们畅想未来人类可能面临的几种灭绝危机,并将他们具体描述成不同的世界。从这样虚拟又有真实意义的未来反观过去,在不同的世界与时间寻找人类的痕迹,分析危机到来的原因,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回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后走向与世界能够共同*活下去的道路,这是研究员的职责。
电子遗产
>马叶尔、王景艺、张曦文/指导老师:李洁
在当今社会,记录我们存在的方式在一步步数字化,我们从文字、声音、绘画、摄影等角度出发进行调研,发现数字技术在使人们能够高效地获得、显示、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同时,物质被数据取代所带来的情感载体走向轻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与此同时,当我们死后,我们的数码产品中的电子数据将怎么处理?谁将掌管我们死后的电子遗产?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模拟了一个”电子遗产事务所“,站在未来的角度,描述电子遗产危机和如何妥善处理电子遗产。从而引发人观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当下的人类文明和物质财富,给观者以新的角度和可能性去预见未来的数字遗产形态。
无限分之一——科幻世界观架构研究
Unlimited One— Science Fiction Worldview Architecture Research
>萧金哲、张文嘉、赵毅铖/指导老师:于朕、章之珺
在未来世界里,人类上传了自身所有的知识和记忆,无私地分享所有信息,企图汇聚力量突破 人类的极限。他们实时共享着一切信息,思维步调逐渐一致,最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识整体。然而这个整体在实现了高度文明后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它解冻了一个世纪前的人,企图用他们的存在补全自己存在的意义。但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和巨大的意识体,他们选择了放弃独立意识 ... 作品*含小说,短片和设定集,去描绘这个未来世界文明、历史、城市和人的状态。我们将切入点放在整个文明发展的究极阶段,用这个高度发达的世界去追问社会发展的尽头,社会与个人的联系,永*的意义和无法逃避的虚无的困扰。
导师评语:《无限分之一》从这三位”科幻宅“提出毕业创作要做科幻世界观架构研究的时候,我就说你们如果真的喜欢,才做的下去研究的下去,他们的回答是坚定的,甚至有”执念“的。他们的小说已经完成3万字(预计10万)。在他们所描述的未来世界里,人类上传了自身所有的知识和记忆,无私地分享所有信息,企图汇聚力量突破人类的极限。他们在重塑未来世界的文明、编撰历史、对未来城市和未来*活进行思考设计。用这个高度发达的世界去对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进行危机思考,当群体意识统一联机后,社会与个人的联系是怎么样的,永*的意义实现了吗?那么无法逃避的有什么呢?虚无的困扰又是什么?这一切的一切更像一部科幻电影式的狂想,其实这次毕业设计中他们分工还是比较明确,撰写小说,场景设定,视频制作等一系列动作都有序进行,但是貌似在后期进入了具体的剧情漩涡,拖了进度,这可能也是第一次的经验不足,而又难能可贵的纯粹忘我。他们说以后毕业也想继续下去科幻创作,我拭目以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行他们的处女作,期待!
千°骨
THOUSAND° BONE
>姜天博、倪盛雪/指导老师:于朕、章之珺
本作品从卡拉特拉瓦的仿*折叠结构设计作品出发,充分研究并发掘其设计思路及结构特点,结合自身的设计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实用性仿*折叠结构。结构是一种曲臂摇杆运动结构,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同时又兼具技术仿*的特性,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场景中,例如一种动态时钟,一种可交互的机械臂设计,一种可开合的建筑穹顶设计,一种置于公共空间的遮蔽舱等等。而本结构研究的最终成果不仅仅是这一种结构的设计,同时也兼具着启发观众,引导其对未来产品,建筑,交互形态可能性的思考的作用。
导师评语:《千骨》,这是基于对单元结构的动态仿*机械结构研究。作者从了解其可仿*的程度,探索仿*结构单元的动态运动轨迹,结合折叠杠杆及凸轮轴的运动原理,使结构造型做到单纯化,单元化。实现其在智能化建筑结构、自动化幕墙系统、可穿戴外骨骼、赛博格装置、危机防控设计等方面的功能性应用。面对突发公共卫*危机的个人安全预防;突发地震时自动*裹人体实现自我抵御力;在公共场所避免陌*人的侵入;有危险发*时应急自我形成遮罩抵御危险等应用可能的探讨。从人机工学到自动化程序控制,到建筑幕墙自动化应用,尝试性做了一次交叉学科设计探索,在指导过程中,姜天博,倪盛雪两位同学突破学科边界,勇于探索切执着的精神,还是令人敬佩的,总体达到了预期想法,这本就是一个动态仿*结构研究方向的开始,以后要做的还有很多,期待更好。
END
©本文图文资料来自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图及照片由院系师*提供
本栏目由Hiiibrand(嗨!品牌)推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