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
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学
家在长期的*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法则,
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
食物种类。
因时选食性
关于饮食养*应与时令季节相结合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六
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
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指出用寒凉的药物和食
物要远离寒凉的季节,用温热的药物和食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反之
就会引起疾病。依据这一原理,在阳气隆盛的夏季,气候炎热,汗出
较多,应常吃一些凉性食品,如清暑、*津之瓜果,以清解暑热。冬
天气候寒冷,阳气深藏,需要温补,应多食温热性食品,如高热量、
高蛋白的肉类,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饮膳正要》也有类似论述: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指出
在阳气升发的春季,不可一味温补阳气,应常吃一些清淡甘凉的水果、
蔬菜,以免积热在里,并少吃温热食物。
一般而言,春夏季自然界阳气盛、气温高,食物应以寒凉性质者
为主,少食温热*火之物;秋冬季自然界阴气盛、气温低,食物应以
温热性质者为主,少吃寒凉伤阳之物。
因时调五味
按照五行学说,五脏与时令季节和饮食五味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即肝应于春季,酸味首先入肝;心应于夏季,苦味首先入心;脾应于
长夏(夏秋之交),甘味首先入脾;肺应于秋季,辛味首先入肺;肾
应于冬季,咸味首先入肾。
根据五行之间相*相克的关系,很多中医名家都提出了四季养*
的基本原则,如孙思邈在《卫*歌》中说:“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