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今年的立秋节气。秋后暑气难消,仍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三候寒蝉鸣。”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随着天气的变化,立秋这天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养*进补日,一起看看各地的风俗。
同时,立秋后早晚温差加大,大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哦!如果您家有什么立秋风俗,欢迎文末分享~
本文综合各地新闻报道。
各地立秋风俗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因为古代农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户户要早稻收割,晚稻移栽。所以百姓也是尤为重视立秋节气的,这一天都会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食俗。那么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1. 传说中来的风俗: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疮、痔疮下血等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但由于茄子性味过于寒凉,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的人则不宜多食,茄子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功效,每天服用蒸茄子,长期下来,可有效治疗内痔出血,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3.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4. 天津流行“咬秋”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5. 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6. 台湾吃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子*孙中状元。
7. 南京“啃秋”
本周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8. 东北吃饺子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来自医*的建议
南京市某医院脾胃病科孙刚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这个时候,气候逐渐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胃肠道对寒冷的*非常敏感。如果贪吃凉西瓜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时候不能再向夏季那样多吃冰西瓜了。
石家庄市某医院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刘金里表示,此时养*,从秋令和四季养*角度看,当重视精神调养,内心宁静与神志安和;注意起居调养,顺应阳气收敛和适度舒展;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滋阴润燥为宜。譬如:大家应避免秋乏的现象出现,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如散步、登山、旅游等,以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立秋时节还应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同时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特别提示:南北方天气差异大,视情况才能正确贴秋膘。南京某医院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老师注意预防咽喉炎哦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大气相交,季节变化,势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秋季风干物燥,一旦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咽喉炎或是使本来已痊愈的咽喉炎复发。做好咽喉炎的预防,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过冷、过烫、油炸、腌制等*食物。
还有两三周各地就要陆续开学了,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大家幸福安康!
免费资料
在学科网微信(zxxkcom)平台输入以下红色的关键词,即可免费获得系统自动推送的相应资料!
高中16:高中数学考点-函数性质与应用;
高中15:精品备课-高考英语短文改错全攻略;
高中14:精品备课-高三地理地图与地球;
高中13:《洞穿新高考》电子期刊第2期;
高考真题: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初中7:部编本备课-语文《北冥有鱼》趣读精练;
初中6:部编本备课-语文《春》精讲精练精测;
初中5:2018中考-英语书面表达之观点类;
初中4:2018中考-政治可持续发展战略;
初中3:2018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学科网
依托海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科网服务了数万所学校和超2000万注册用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